中国-东盟汽车业合作空间广阔 多重制约亟待突破(3)

摘要:近两年我国汽车销量进入低速增长期,专家预计这一状况仍将持续,产能过剩将日益凸显,汽车产业亟待“走出去”拓展市场。当前,东盟国家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应把东盟作为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战略支点,支持汽车产业在东盟国家的扩张。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厂商在东盟国家已形成优势,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面临多重障碍。

车企“走出去”面临多重障碍亟待重塑品牌打破技术壁垒

“东盟国家与中国类似,汽车生产和销售主要被国际性大品牌占据,这使得中国自主品牌在开发东盟市场时一直面临竞争力问题。”王玉主说。

4

(图片说明:10月15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布鲁塞尔交通大臣帕斯卡尔·斯梅和比亚迪汽车产业群出口贸易事业部总经理何一鹏在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营仪式上合影。)

王玉主告诉记者,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发展:一是中国汽车品牌接受度、特别是以前中国摩托车进入东盟市场留下的坏印象,给中国汽车在东盟发展造成了一些障碍;二是一些东盟国家限制外国投资者对某些行业进行投资,例如越南规定除汽车产品全部外销的投资项目外,不再批准新的汽车组装外商投资项目,客车则只能采购本国生产的公交车;三是近年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出现关系紧张,自然也影响到我国与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合作;四是一些非关税壁垒,也是影响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此外,“中国消费者很少采用‘汽车信贷’方式购车,而这在国外汽车消费中非常普遍,汽车金融业务是跨国汽车巨头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在境外网点较少,也制约了汽车产业‘走出去’。”黄永和说,除汽车金融服务网络缺乏以外,中国车企在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方面尚未形成体系,也制约了汽车产业“走出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