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汽车业合作空间广阔 多重制约亟待突破

摘要:近两年我国汽车销量进入低速增长期,专家预计这一状况仍将持续,产能过剩将日益凸显,汽车产业亟待“走出去”拓展市场。当前,东盟国家汽车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应把东盟作为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战略支点,支持汽车产业在东盟国家的扩张。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厂商在东盟国家已形成优势,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面临多重障碍。

1

(图片说明:9月19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在广西柳州开幕。图为市民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参观新能源汽车展。)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低速增长期 车企“走出去”发展势在必行

“近两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表现出平稳增长态势,增速放缓,预计未来10年汽车市场年均增速在7%左右。”日前在广西柳州召开的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这样判断。

黄永和说,进入21世纪,私人汽车开始迅速进入我国家庭,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年销量从2000年的209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193万辆,年均增长19.8%,特别是2005年至2012年年均增长率达34%,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已从2000年的12.7辆增长到2013年的93.6辆。但近两年我国汽车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15年、2020年国内销量将分别达到2550万辆、3500万辆左右,年均增速在7%左右。”

2

(图片说明:9月19日,市民在广西柳州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乘用车展。)

“巨大的能源、环保压力,对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黄永和在阐述汽车市场进入低速发展阶段时说,各城市治理大气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将导致用车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车辆限购城市增多易造成市场大幅波动,导致消费提前释放;不断趋严的环保法规和竞争压力将使得自主品牌面临较大冲击;在各地争相发展汽车产业的情况下,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将凸显。黄永和认为,汽车市场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大城市增速将大幅放缓,未来增长区域将主要是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

黄永和指出,“国产汽车在国外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汽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他说,总量过剩、结构性过剩是当前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基本特点,也是当前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我国整车出口已接近百万辆级,目前商务部、海关等有关部门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车企应抓住这个机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认为,中国汽车产量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与东盟有着地缘优势,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打造,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