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法学专家感言新进展新成效(4)

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法学专家感言新进展新成效(4)

阳光司法显公正破解难题树公信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一直走在不断推进、深化司法公开的路上——人民法院将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方面;检察机关依法公开办案程序、复查案件工作规程、诉讼参与人在各诉讼阶段的权利和义务、法律监督结果等;公安部明确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各地监狱深化狱务公开,细化公开标准,明确公开流程……

惩治司法腐败毫不手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保障和促进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政法机关的努力以及所带来的变化,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看得见、感觉得到。

捕而不诉、押而不审、审而不判,是司法机关原有的“疑罪从轻”观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在看守所一押数年甚至数十年,却得不到一纸最终宣判。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政法委下发关于依法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做到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

卞建林表示,坚持疑罪从无的现代刑事司法原则,体现了政法机关坚守法治底线公正司法,绝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决心。

实现司法公正,还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要严格区分司法人员错误的性质,是故意、重大过失、滥用职权、渎职、玩忽职守,还是因为勤勉工作,认识上的错误所导致的。”卞建林说,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对确有错误的予以放任。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施,而法律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够维护司法公正的队伍。但近年来所暴露出的政法干警违法违纪、司法腐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信心。

2007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但在2011年就出狱的原广东健力宝集团董事长、总裁张海违规减刑案牵出系列案件,其中司法系统多人涉案,这起高墙内的腐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1月,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提出从严把握实体条件、完善程序规定、强化责任追究等明确要求,切实防范司法腐败行为。

此外,今年以来,中央政法委已经公布3批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例,最高法、最高检也分别公布干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专家认为,政法机关内部反腐已经制度化、常态化。

“受社会环境、人情往来等影响,少数政法干警产生了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直接影响到他们背后一个又一个案件的公正审判,直接损害人们心中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卞建林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政法机关主动发布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体现了对队伍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率先垂范,对政法系统“一把手”权力的监管、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当前,一些政法机关正在探索建立领导“权力清单”、“全程留痕”等制度,用更全面的监督走出制度反腐的关键一步。

卞建林指出,只有从各方面建立健全司法权力运行的保障和监督机制,铲除司法腐败的土壤,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