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公务员“老赖”敲响诚信建设警钟(3)

【案例】公务员“老赖”敲响诚信建设警钟(3)

对公务员“老赖”不能止于曝光

公务员也当起“老赖”,而且人数众多,这有点不正常。虽然,这些公务员多是为他人担保贷款等而间接成为“老赖”,但从法律上讲,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当履行还款义务。而他们之所以成为“老赖”和敢于当“老赖”,与法院执行不力或手段老套有很大关系。因此说,泗洪县人民法院采取论坛曝光的方式,还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采取曝光方式“晒老赖”,实际上是开展“面子攻势”。作为“老赖”,也许敢于置法院的判决于不顾,却不能不顾及自己的脸面——因为欠债不还而被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亲朋好友面前,想想该是多么丢面子、乃至丢人的一件事!

无独有偶。从今年4月份起,南京法院系统着手开展“大屏晒老赖”的行动,也就是把“老赖”名单分期分批在城市繁华地段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六合、秦淮等基层法院率先试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屏晒老赖”后,陆续有老赖主动联系法院表示要还钱,一些未被曝光的老赖担心自己“上榜”,也主动把欠的钱还上。

由此可见,无论是“大屏晒老赖”,还是“论坛晒老赖”,都是能收到一定效果的,值得肯定和推广。“执行难”一直是各法院头疼的事情,对付“老赖”,法院方面也想了不少“招”,比如每月集中执行,通过最高院网站公布“老赖”名单等,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既然“传统手段”效果不好,就得转换思路,找找别的可行办法。而利用网络论坛、大屏幕、微信、微博等载体“晒老赖”,从面子上着手,无疑击中了“老赖”的心理要害,迫使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重新做出选择。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面子攻势”或者说“心理战术”,终究有一定局限性,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不容乐观。最简单一点,有些“老赖”什么都不怕,即便你天天在熟人中间曝他的光,他就是无动于衷,你又能怎么办?而一旦公开曝光也不起作用,那下面的事就更难办了。

所以说,公开曝光这一方式可以试行和推广,但只能当作辅助手段和短期行为,从长远来说,还是要回归到执法本身,让“老赖”们自觉还债,以及“不敢赖”、“不能赖”、“不想赖”。据悉,南京市中院除了“大屏晒老赖”,还将“老赖”名单输入该院的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供相关部门查询利用,“在政府采购、政府扶持、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他们予以信用惩戒。”也就是说,以后“老赖”们想要做生意、借贷或者招投标就困难了。这,也是值得各地法院系统借鉴和学习的。尤其对于公务员“老赖”,各级法院更应与地方政府对接,找出更可行、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公务员身份成“老赖”最好的遮羞布

“老赖”是什么意思?在百度百科中发现,它是专指欠了别人钱迟迟不还的人。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其拥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但是近期在我国的某新闻的报道中发现,我国的“老赖”的高发人群居然是我国的公职人员,他们的身份敏感,居然还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的背景之下,成为了“老赖”,在笔者不得不感叹到佩服的情况下,也对他们的行为感到莫名的寒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