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美国时代”中国大战略(2)

“后美国时代”中国大战略(2)

世界变化趋势:三分天下

未来世界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美国一超独霸,经过目前的两洋格局,走向天下三分,形成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经济圈。

目前美国对未来世界秩序的设计,是希望巩固并维持以它为核心的“两洋格局”。也就是,以北美自贸区为核心,一边是跨大西洋的TTIP,把欧洲整合起来;一边是跨太平洋的TPP,把西太、东亚整合起来。从世界地图上俯视,有点像一只巨大的蝴蝶:北美那个长带为蝴蝶的中间部分,左边一个翅膀,右边一个翅膀,形成两洋格局。这两洋不是平均布局,据美国的判断,亚太这边分量更大、更重要——这就是希拉里说,要缔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原因。一百年前美国偏重于大西洋,侧重于太平洋。美国希望一肩挑两洋:左右逢源,亚欧通吃。

这就是美国的设计,是它对未来的希望。核心是美国继续主导世界,控制全球核心地区。问题是,美国还有力量主导世界吗?它已经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它想通吃利益,搞小圈子,却又没有冷战时期当大哥一掷千金的实力与魄力。TTIP是什么?是它想利用欧洲的短板——军事与政治,在经济和安全事务上控制欧洲,建立传统发达国家俱乐部来影响世界。同时排斥俄罗斯,因为欧洲澡盆装不下俄罗斯。可是欧洲不听它的,自己抱团。特别是德国,利用全球危机对欧洲进行全面深度整合。欧洲从上世纪50年代的煤钢联盟开始,到1970年利用空中客车搞产业联盟,再到1985年的申根协定、1999年的欧盟,已经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圈,内部贸易占80%,欧系货币体系占世界货币量40%。地缘上也在静悄悄扩张,逐渐纳入中东欧和非洲。欧洲想摆脱美国,成为世界独立的一极,而美国还想继续主导和控制欧洲,美欧的战略目标难以调和。推进跨大西洋合作,需要美国让渡更多的权利,这是日趋困难的美国越来越难做到的事。而追求利益最大化,就难以形成紧密、一体化的共同体,所以美欧之间只能是相互竞争和博弈。总的趋势是,双方从貌合神离到渐行渐远,最后欧洲脱美,成为欧洲人的欧洲。

美国重返亚太,把太平洋地区视为“美元湖”,体现了它对当下及未来世界中心的看法和利益认识。美国推进TPP有三个目的:一是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二是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确保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三是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这些目的能否实现?我认为,美国的环太战略——利用TPP搞经济小圈子,再加上美日澳等安全同盟来主导环太区域,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设计忽略了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的利益,使这些国家成为环太区域的边缘国家,这就可能产生离心力,导致这些国家脱离美国主导的体系。

从东亚来看,自2010年中国和东盟形成自贸区,开始货币互换,内部贸易量大幅上升,已经到50%左右。中日韩在谈自贸区,也在谈货币互换,内部贸易量也在逐步上升。这种情况下,东亚就逐步形成了一个虽然没有脱离美国,但是内部贸易量越来越大、整合越来越多的经济圈。美国因为经济能力退化,已经难以用经济手段扭转这一趋势,而只能凭借过人的军事能力来搅局,挑起主权争端,利用安全议题在亚太地区扮演“隔岸平衡手”的角色。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促进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的脱美化进程,导致环太平洋区域分裂为东亚与北美两大经济圈。

上述这个“天下三分”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从一超到两洋,再到三圈。以前是美国一超独大,经过一个过渡期,变为两洋战略,现在正在向三圈过渡:北美一个圈,欧洲一个圈,东亚一个圈。“三生万物”,世界将走向多极化。

北美经济圈包括美加墨,占世界经济26%。欧洲圈包括欧盟28国、欧元区18国,内部贸易80%,占世界的25%。东亚和西太圈(中日韩、东盟) 占世界23%。目前这三大经济圈已经占世界经济的75%。2001年以后,北美、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都显著下降,只有东亚地区在稳健发展。如果东亚圈把俄罗斯、印度、伊朗以及中亚和中东资源圈整合进来,将达到世界GDP的40%以上。

随着美式全球化终结,全球化将进入一个退潮期。在老霸主开始退隐,新体系尚未建立的过渡阶段,世界缺少一个能够再次推动全球化的中心地带,所以出现全球化退潮。所谓退潮,是指世界将从倡导和推进全球经济分工,全球产业链,全球价值链,全球贸易体系,全球货币体系,全球政治协商与协作,全球安全框架,全球科技、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的趋势中转向,各国及各地区在经济、政治与安全事务中,更多地依赖自身,而不是依赖全球合作。具体到这一次的全球化退潮,是指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体系失去了维持运行下去的力量,将会出现“去中心化”或多中心的世界。

有人会说,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走完了,是不是轮到中国主导的全球化周期了?我觉得不是。首先,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在全球化的退潮期,就憧憬着当弄潮儿。更何况,中国目前还没有主导新的全球化的力量。中国的目标,是推进多极化世界,因此不是一个与美国竞争全球权力的新兴大国。中国的任务,就是当好东亚区域的核心,把东亚发展成为能与欧洲、北美比肩的经济圈。只有当这三大经济圈或更多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有可能再进行一体化的整合,进入新一轮的全球化。新一轮全球化将是一种什么方式、由谁来主导,现在还看不太清楚。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世界的大趋势是全球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和世界体系发展的多元化。不只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多极化,也包括发展路径和模式上的多样化。沃勒斯坦在最近一次访谈中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可能很快会崩溃。对这一预言可以继续观察,但至少说明资本主义不会成为唯一的模式,还会有社会主义模式或其他模式成长的空间。人类文明将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不光是欧美的西方文明,还包括中华文明、欧亚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这些文明不会总处于边缘地带,而将成为世界体系中平等的一元。从一超独霸到两洋格局,再到三大经济圈,这是世界大势,中国应该顺势而为,积极推进多极化,而不是幻想自己去当老大。这一点极其重要。谁争当老大,结局定是全球共击之。也就是曹操说的,是自己用火烤自己的蠢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