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4)

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4)

四、以改革创新重塑发展新动力

深化改革是适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的根本途径。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入手,形成改革和发展的良性互动。

围绕简政放权深化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初步成效,但仍要看到,政府资源配置范围仍过宽,市场监管仍薄弱,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实行宽进严管,促进政府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继续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从以往的案例看,政府有意扶持的行业,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开”,而没有扶持的行业,却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这说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远比给某些行业特定扶持更为重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土地、资金、技术等市场化改革,使生产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起来。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要素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流动。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实行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当前,以信息网络、新能源、生物、纳米等技术群体性突破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对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提出了紧迫要求。要以增量倒逼存量改革,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按市场导向优化配置。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

围绕推进城镇化深化改革。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要以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提高城镇集聚效应和生产效率为核心,推动土地、户籍、投融资体制改革,使潜在的需求释放出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财产权等合法财产权益,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体制条件。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的经验表明,扩大开放所形成的外部压力和“倒逼”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要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探索对外商投资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放开一般制造业,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将国际研发、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与国内产业链有机衔接起来,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谋求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中搏击风浪,才能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