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京打造成中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三地协同
习总书记在今年2月25日视察北京时,对北京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一条是对北京城市的定位,提出“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其中,科技创新中心是第一次由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这一提法,既明确了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整个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中国改革开放36年的发展,利用后发优势,奉行拿来主义和复制模仿,中国在一个很短时间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而这就需要推进创新发展步伐,通过打造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中国在全球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多的作用。
要打造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宽广的国际视野,从全球创新发展的视野确定北京城市定位,即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高端产业的增长极、创新创业的栖息地、文化创新的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的示范区。这其中,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是其基本定位。这既是中央对北京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呼唤。
在打造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需要京津冀三地协同,确定各自的功能定位,这样才更有助于推进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现。其中,着力打造天津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十分关键。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对天津城市职能定位是,“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其中,“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是将天津打造成中国制造中心的重要基础。而“研发转化”,与北京密切相关。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愈显著,天津作为“研发转化基地”才有强大支撑。而天津的“研发转化基地”愈显著,也就愈有利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实现。就河北而言,河北应加强与京津在城市布局、产业互补、交通互联、生态共建等方面对接协作,利用京津的科技优势,加快实现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要打造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的工作十分必要:
一是强化意识国。北京要有强烈的建设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识,认识到北京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把首都打造成我国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是实现资源共享。其中,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应当强化政府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监督指导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数据文献等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开放共享。
三是促进成果转移。特别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有序转移和高效产业化。只有京津冀地区科技功能定位清晰、产业创新分工明确、才有科技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创新型区域建设。
四是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就一般意义上的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主要内容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区域科技合作新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体系,营造支撑引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创业环境。从更宏大的视野考虑,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需要培育创新文化,只有以创新文化作为支撑,创新才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这也包括推动教育改革,推动思想市场的形成以及政治改革的适时推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