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贫困地区,实行京津包干,对口支援
2005年8月17日,受河北省政府委托,由亚洲开发银行主持研究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正式面世。“亚行报告”揭示了在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其中京津以北连片的贫困县区21个,京津以南不连片的贫困县区11个,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如果以150公里的直线距离计算,与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就有25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180.4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35.86%。在这份亚行报告中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在以后近10年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将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的25个环北京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称为“环首都贫困带”。 该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贫困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定西、陇西、西海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有些指标甚至比“三西地区”还要低。上述现象至今并没有破解。
面对河北如此多的贫困县,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和天津应当有一份责任和担当,推进河北省贫困县早日脱贫,实现共同富裕。不然,一方面是高度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另一方面是贫困落后的河北农村。这样的局面共存,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笔者认为,对环京津贫困带,应当实行京津包干,对口支援。
北京重点扶持张家口和承德,天津重点扶持保定。也就是,北京对张家口和承德,加大扶持力度,例如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动员社会资本向张家口和承德投资。此外,北京和天津两市,应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动员两市区县政府与贫困带县市互动,实行包干,一对一的对接。当然,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环京津贫困带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共同承担起扶持落后地区的责任。目前,国务院京津冀办公室已经成立,如何尽快消除环京津贫困带,国务院京津冀办公室应与三地互动,制订详尽的尽快消除贫困带的方案,其中,京津包干,对口支援,应当是一个重要的选项。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