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有效载体

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有效载体

摘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抓作风建设,但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缺乏常抓、严抓的韧劲,缺乏管长远、固根本、有效管用的制度。

前言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收尾,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革故鼎新后,新风扑面来。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省作风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局,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风”土壤仍未铲除,反弹警报仍未解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省委四项基础制度的提出,为我们谋划了一个作风建设的新起点,开启了我省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体现的价值追求,必将转化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王树山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四项基础制度的时代价值、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各地践行四项基础制度,实现活动成果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治理能力、夯实基层基础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作风建设是不是权宜之计、“四风”问题会不会卷土重来?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之后,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问题。

对此,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这清醒而深刻的论断,凸显出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和保卫战,如同“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石穿,一滴不可弃滞”。

成效来之不易,巩固成果更难。在作风建设常态化、从严治党再出发的关键时刻,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

常态长效、固本强基的重大抉择

防止“四风”反弹,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需要制度的力量。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抓作风建设,但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缺乏常抓、严抓的韧劲,缺乏管长远、固根本、有效管用的制度。

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是省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对于我们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实现“双基双治双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立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是强化作风建设、实现常态长效的重要路径。做人有戒尺,办事靠制度。群众路线能否落地生根,作风建设能否常态长效,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与落实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完善四项基础制度,就是以制度的建设保障群众路线越走越扎实,以制度的完善确保根治“四风”越来越见效,以制度的落实换来群众对党的作风越来越满意。通过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执行力,使不良作风失去滋生土壤和生存空间,使优良作风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新常态。

建立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是提高治理能力、实现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信息化、民主化、全球化三重冲击,经济结构调整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三期叠加,二者相互激荡,导致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多变、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严峻考验。越是在经济发展关键期、社会转型深水区,越需要唤起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四项基础制度的实质,就是解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通过在强化服务中优化基层组织,在重心下移中畅通民意诉求,在解决问题中密切党群关系,在创新治理中促进社会和谐,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基层主要矛盾和问题、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建立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是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的关键所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基层是最基本的载体。这条生命线活力如何,基层体现最直观。当前,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向好,但部分基层党组织仍存在着本领不强、本领不够、渠道不畅、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面临联系服务群众无人抓、无心抓、无法抓的严峻局面。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建立完善四项基础制度,为广大基层党组织提供了一个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有效载体,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固本强基、锤炼干部的宽广平台,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