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产品和服务角度来看,在已经确立市场在供求调节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当前,居民日常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的产销已经由计划控制过渡到市场调节,市场分割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下降。到2012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均在98%以上。目前政府定价主要包括:水、电、天然气、供热和成品油等资源能源环境类;地面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等票制票价、出租车收费、高速公路收费和客运站收费等交通类;医疗服务、药品、教育、有线电视和公园门票收费等社会服务费类;学费、考试费和证照工本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类。既使是政府定价,也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或服务成本,做到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财务财政可持续性。
从市场行业角度来看,要求竞争性行业要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基础性行业要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一些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也要界定产权,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企业数最多的国家,大大超过美国和27国组成的欧盟。从国际比较来看,尽管中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后来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仅有20多年,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主体。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信息,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503.82万户,39这相当于2002年实有企业总数(734万户)的2倍,年平均增长率为6.74%。中国成为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家成长最快的沃土和大舞台,充分显示了“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商标申请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供的数据,1985年,中国居民申请商标数为43445个;到2005年已经达到593382个,占世界总数(2063071个)比重的28.8%;2011年高达1273827个,占世界总数(2858280个)比重的44.6%,相当于美国(368619个)的3.46倍,相当于欧盟(27国,256774个)的4.96倍。如果再加上非本国居民商标申请数,在中国申请的商标数占世界总量的比重,1985年为5.2%;2000年为8.2%;2005年提高至21.6%;2010年又进一步上升至28.7%,相当于美国的3.75倍。(见表)在中国获得注册的商标数占世界总量的比重,1985年为4.0%;2000年为9.6%;2005年提高至12.7%;2010年又进一步上升至41.2%,相当于美国的7.95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商标申请国和注册国,中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美国(自1870年始)等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的过程。40这表明,国家建立现代商标制度,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尊重市场规律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激发全民的创新活力,这包括个体的创新和全体的创新。如何激发全民的创新活力,关键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以市场和价格为手段配置资源,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则有利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实现全面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向优秀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促升级,以创新赢得竞争,以创新赢得未来,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国制造”轨道进入最大规模的“中国创造”轨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