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礼敛财是权力“走穴”

借礼敛财是权力“走穴”

利用节庆及婚丧嫁娶收受礼金——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最新反馈意见中指出,这一问题仍在多个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存在。自中央八项规定发布到今年9月30日,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万多个,其中“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收送节礼”的“案发率”排名第四,5000余干部因此被处理。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各地狠刹 “随礼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明确禁令。然而,中央三令五申下,仍然有人顶风作案,拒不收手,我行我素,“人情贪腐”仍屡见不鲜。可见,利用公权力,以“人情往来”为名,行行贿受贿之实,走法律制度的“穴”,送、收礼金礼品者各取所需,在一些党员干部和地方历时已久,并成为群众所诟病的、而且久治不愈的官场顽疾,此“穴”不堵,必将船漏堤溃,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和人民的福祉。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走茶凉”,这是官德不过硬的公职人员深谙的道理。对于“当官发财”的人来说,公权力不管大小,一旦在手,便伺机下手,以人情往来为“挡箭牌”、“遮羞布”,利用节假日、红白喜事,违规送、收礼金礼品,大肆聚敛钱财,是官员“走穴”的“安全”渠道。对此,一些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党员干部也习以为常,甚至认同和维护。收礼者心安理得,认为在情理之中。对于拒送礼者,则认为“不近情理”,此人日后“有事”,领导免不了“研究研究”,“商量商量”,甚至穿小鞋。更有甚者,敢于对领导送礼说“不”者,被单位同事视为另类,遭到孤立。在此“上下同气”的大环境下,很多干部、与权力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个人不敢不送,不仅要送,还要互相攀比、送得体面,强装笑脸送,被迫戴上“人情枷锁”,很多干部深陷随礼怪圈,“鸭梨山大”,难以自拔。

官员以人情往来为“穴头”,大操大办婚丧喜庆”、“收送节礼”,大搞权钱交易,违背了礼尚往来的真义,亵渎了沿承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送礼本是亲朋好友间沟通情谊、传达祝福的手段,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官员不是生活在真空,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厚非。普通人的人情往来,无非是三五百元,甚至千里送鸿毛,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然而,送礼、收礼一旦背离“情谊”二字,带着“走穴”的企图,动辄送几千、几万,使人情变味,腐败滋生。不断攀升的礼金,价值不菲的礼品,早已超越“情意”的范围,掩藏的是送礼者的无奈或不良企图,并成为送礼者的沉重负担。对于收礼者,则以情谊为幌子,掩盖的是铜臭熏天的腐败气息。毫无疑问,这类官员一旦失去权力,谁会跟他“人情往来”? 如果不是权力的“穴头”,谁愿放下尊严、省吃俭用随礼?

“礼下于人, 必有所求”。在人情的面纱后面,掩盖的是肮脏的交易、龌蹉的企图、变味的礼仪。违规办宴的干部多半手握要权,而参加宴者往往怀揣目的。送礼并不是直接有所求,而是旨在培养关系,维系情感,为今后“办事”铺路,在将来某个“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种礼物,与其说是感情投资,不如说是感情收买,“贱买”公权力,“四两拨千斤”。这些心怀不轨、试图“走捷径”者,往往在端午、中秋、春节……节假日,满月酒、婚丧宴,进行超常规送礼,大放糖衣炮弹,觊觎权力带来的暴利。收礼者“有情有义”,投桃报李,久而久之,被“温水煮青蛙”,在人情往来中滑向贪腐,贱卖权力,滥用权力,由“走穴”走上不归路。

利用权力“走穴”收礼敛财,不仅仅是打腐败的擦边球,而是明目张胆的腐败。当前,讲人情、走关系的社会弊病仍然存在,客观上为权力“走穴”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在用人、办事上,不是讲原则、依制度,而是任人唯亲、唯友、唯关系、唯圈子,并由此形成山头主义,滋生腐败链,导致塌方式腐败。在办事上,不给好处不认真,不见兔子不撒鹰,由此误导、逼迫服务对象不思走正常程序,而是挖空心思“走穴”,变着花样送礼,严重污染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权力“走穴”,大讲排场,显摆是滥权者脆弱而虚伪的面子,在风光无限的“面子”后面,招来的是群众的指指点点、唾沫溅地、为人所不齿的“里子”。这个“面子”,实际上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迟早被中央持续的反腐风暴扫进历史垃圾堆。

权力“走穴”,害莫大焉。中央巡视组对大操大办、收受礼金礼品的点名,表明中央对“人情贪腐”说“不”的坚决态度。我们相信,随着法律制度的日趋严格和细致,给权力戴上相应的紧箍咒,借礼敛财这一官场顽疾,必将在干部群众的声讨声中逐步匿迹,让节假回归日风清气正,让红白喜事办得有礼有节。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