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7)

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7)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应该承认,在国际话语权方面仍然是“西强我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还相对较弱,这与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很不相称。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扩大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因此,要善于运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是克服“外来教条主义”与克服“新复古主义”的关系。打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属于意识形态建设范畴。讲意识形态建设就不能不讲反对片面性,克服错误倾向。长期以来,我们反对和批判的主要是存在于党内和队伍内部的教条主义。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地传进来,其中当然包含人类文明成果,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人对外来的东西顶礼膜拜的情况,尤其是热衷于简单套用西方的范畴、理念和结论,习惯于用西方话语来解读我国丰富多彩的发展实践。这就是“外来教条主义”。对此,如果不加以克服,后果是很消极的。这里涉及语言与话语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生产和交往中形成的,因此,语言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同其它生产工具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由语言构成的话语权则是有阶级性或带有阶级性色彩的。因此,对西方话语决不能简单照搬,也不要一概拒之门外。正确的做法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

一种情况是可以借西方话语的“外壳”为我所用。比如,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先搞起来的,法治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话语。而社会主义国家也要有宪法,也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另一种情况是可以赋予某些西方话语以新的涵义。比如,人权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中提出的口号。虽然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经常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但是,我们赋予人权以新的内涵。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我们党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权首先是指生存权和发展权。我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都有关于人权的规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西方话语有其特定的涵义,与我们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这类话语,我们既要指出它的实质,又不必予以采用。比如,“私有化”,即主张全部资产私有化。这与我们说的进行国有资产经营“民营化”的改革,大力实行股份制和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不是一回事。还有“文明冲突”,绝不仅仅是对当今文明状况的概括。它包含着西方对文明类型的划分和理解的固有范式,这种范式是排斥我们所倡导的文明多样性和各种文明可以兼容发展的,同时有贬低包括儒家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含义。因此,若不加甄别轻易使用这些西方话语,只会引起思想和语义上的混乱,有百弊而无一利。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西方的话语确实是难以解释我国丰富多彩的改革和现代化发展实践的,简单地搬用,只会产生削足适履的消极后果。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复古的主张及其代表人物。这些事与人大多落了个昙花一现的结局。“新复古主义”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过分拔高传统文化或其中某些内容的主张和观点。对于这些片面观点和错误倾向如果不加以克服,其后果也是很消极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但是“新复古主义”主张把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一种误导。

当今时代,思想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构成呈多元、多样、多变的状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我国指导思想只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只有坚决克服“外来教条主义”和“新复古主义”,才有利于打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

(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