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意义上说,文学的这种精神特质,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志士仁人,变革图强,都将希望寄托在中国的未来。“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将未来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从鲁迅“救救孩子”的呼唤,到李大钊对“少年中国”“青春中华”的期待,乃至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所讴歌的新生,都是新一代知识分子除旧布新、改造中国的梦想。这种梦想到后来革命文学兴起,就成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学所书写的社会理想,和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文学人物斗争、前进的精神力量。从左翼文学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到抗战文学反映军民的浴血抵抗,以及嗣后为迎接全国解放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朝向建设新中国这一新的社会理想。当这一新的社会理想成为现实,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理想和更合乎理想的生活目标,用理想的光芒烛照现实,把求实态度和理想精神结合起来,不但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反映现实、推动时代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前进的艺术方向。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当代中国文学就是在这一理想精神的引导下,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反映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灿烂的历程。今天中国人的梦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这样的中国梦,既是当代中国文学崇高的责任,也是它无上的荣光。当代作家应该而且也必将以更加出色的创作成绩,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一页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
张江: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一切社会关系”,当然也包括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梦想,也应该是浸润其中的众多个体的梦想。具体到文学,每一个诗人、作家,他们各自梦想的萌生和实现,都与这个民族的梦想交融与共,相存相依。
柳建伟: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以我粗浅之见,应该有以下两个要件:一是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二是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江河海洋,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无数细流小溪。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应该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放飞梦想并实现梦想。
放飞梦想和实现梦想,必须立足于自身条件,结合现实,否则只会是白日做梦。在美国名校读书的比尔·盖茨中途辍学,与几个朋友开始追逐创业的梦想,最后建立了微软帝国。大约20年前,中国一个叫马云的青年萌生了做电子商务的梦想,而今他所创立的阿里巴巴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方式。他们两个人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重设或修正自己的梦想,并最终成就梦想的典范。个人的梦想,需要坚持,也需要适时修正。35年前,我跟着社会潮流走,考上了计算机专业。后来我发现计算机专业并不适合我,再加上读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我开始关注文学。如饥似渴读了几十种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后,当作家的梦想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我决定在文学的天空里,放飞自己的人生梦想。三十几年过去了,创作之路虽然崎岖,创作之艰辛虽然有时苦如黄连,但我一直坚持走下来,终于从一个操作计算机的工程师,变成了一名专业作家,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