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红毯书记”落马表明对腐败的打击没有“意外”(2)

【案例】“红毯书记”落马表明对腐败的打击没有“意外”(2)

谁让“红毯书记”走上了不归路?

李连玉作风强悍,在任期间确实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做事高调,脱离实际等问题。2007年10月23日,他参加十七大归来,迎接队伍自徐州铜山与邳州交界处开始,约有数千人点鞭炮、拉横幅,“铺地毯”“夹道欢迎”。当地媒体说是干部群众自发组织的,但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明摆着的炒作。试想,如果不是有关部门为了拍书记马屁组织这次“迎接活动”。普通老百姓谁能知道市委书记什么时候回邳州,走的是什么路线,怎么会走到铜山与邳州交界处迎接呢?而这位“红毯书记”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此得意忘形。还真以为自己是个民众喜欢的“好领导”,让媒体大张旗鼓地对此进行报道。从此,飘飘然起来,迷失了方向。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连玉敢接受那些阿谀奉承者策划的“迎接仪式”,而且一点也不脸红,说明他骨子里就喜欢这一套,别人也早就“揣摩”到了他的心思才这样做的。实际上,像李连玉这样的官员,虽然只管辖小小的一个县级市,但这个县级市在他心里就是一个独立王国,自己则如同一个“土皇帝”,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把人民赋予他的权力当成其作威作福的法宝。土地等国家资源简直成了他的私有财产,愿意给谁就给谁,想给哪一块就给哪一块,想卖就卖,想出租就出租。一些开发商,民企老板千方百计讨好他,从他手上拿工程、拿土地,然后再转包或转手倒卖,土地机制、发包机制等在他眼里形同虚设,近乎失控。

李连玉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迎接仪式”,活动中,虽然在到达邳州市区后,李连玉开始步行与民众握手,表面上拉近了民众的距离,实际上与民众的隔阂越来越大,越来越陌生;他虽然走在了红地毯上,却与民众的距离越来越远。红地毯虽然通向的是迎宾馆,但更是通向这个书记官场的尽头,通向的是他的不归路。这样的“迎接仪式”显然把这位“红毯书记”冲晕了头脑,他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理念,私欲膨胀,任人唯亲,平时更是飞扬跋扈,无所顾忌,听不得不同意见。从而使干群矛盾激化,对抗事件屡有发生。

但是,李连玉这个鱼肉一方的“土皇帝”“红毯书记”也许还不知道:21世纪的中国已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天下,法制的天下,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已经觉醒,一封封举报信终于把这个猖狂的“红毯书记”送到了官场的尽头。由此看来,李连玉的落马虽然是他被人举报查处的,实际上是他的狂妄自大,脱离群众,贪得无厌造成的,是他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红毯书记”落马不是上上下下的“意外”

官员曾经一度是如何“威风”,但如今却落得个“接受调查”的下场,实属自作自受。在现实中,有的官员有权有势,能“纵横捭阖”,成就一番伟业。与此同时,还有一拨官员,在起起伏伏的执政周期中,虽红极一时,但他和他创下的“红地毯”却铺向法制的牢笼。

我们看到,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贪腐案件“浮出水面”,这不,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上演了“红地毯书记”落马的好戏。笔者对中央打击违法乱纪的举措叫好,也对江苏省敢于向腐败叫板的举措点赞。近几年,各地打击腐败林林总总,但就是在如此严厉的打击之下,还是有不少人被送上人生“断头台”,这样的环境让人痛彻心扉,而又振聋发聩。

不难发现,像李连玉这种官员“辉煌成就”的背后是透着“权力身影”,权力寻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官员腐败意识开始蔓延。当官员的官位不断升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给官员带来了更多可调动的资源,如果对自我的约束、对权力的约束的缺失,个人私欲不断膨胀,权力欲望被无限放大,就会不断反噬官员的意志,最后处于背后的“贪欲”终将走上前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