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佩剑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佩剑

地区和历史文化简介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别名:因德坭坹,为东南亚国家之一,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印尼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翡翠”,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

印尼由上万个岛屿组成,别称“千岛之国”

印尼由上万个岛屿组成,别称“千岛之国”

公历纪元前后,印度尼西亚是海上交通的要冲,居民都为印度人,主要信仰婆罗门教。5世纪初,法显去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及爪哇)时,佛教在爪哇广为流传。8~9世纪,在中爪哇建立的夏莲特拉王朝诸王,都信奉大乘佛教与印度教混合的密教,建立了很多寺院,如世界驰名的婆罗浮屠大寺,高达十层,代表十法界,石砌回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庄严雄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观。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爪哇后,佛教和湿婆派的信仰逐渐衰落,以致绝迹。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在印尼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叶调。七至十一世纪,室利佛逝王国与中国使者商旅不绝于途。随着印度和东南亚群岛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婆罗门教和佛教也传到了苏门答腊岛的西岸。1025年,印度泰米尔朱罗王国经常对室利佛逝进行袭击。从此,室利佛逝开始衰落。14世纪初,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满者伯夷。到14世纪末,整个城市几乎被爪哇满者伯夷完全摧毁,幸存者迁居马六甲。爪哇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贫穷,居民讲苏恩达内语,长期处在室利佛逝王国的影响之下,14—15世纪期间,该地区建立了帕查查兰王国。

格里斯剑,由种类繁多的原料锤炼而成的

格里斯剑,由种类繁多的原料锤炼而成的

格里斯剑的渊源和内涵

格里斯是印度尼西亚各民族使用的一种独特的不对称短剑。由于它常被认为拥有魔力,所以既是武器,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格里斯一词源于古代爪哇语中的ngiris,是刺或者劈的意思。西方国家常常将该剑的名字拼写为Kris,然而东南亚不少国家却称之为Keris。格里斯剑在印度尼西亚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人们将它赋予超凡的神力。祖传格里斯剑更是价值无比的传家宝,相传能保佑主人化险为夷。它不仅是武器,还代表着权威与荣誉。格里斯剑制作精美考究,剑刃通常由世代相传的铸剑师千锤百炼而成,剑柄、剑鞘用象牙、金银、珠宝等装饰,华美秀丽,璀璨夺目。印尼独立后,格里斯剑主要作为戏剧舞蹈中的道具和男子传统服饰的组成部分,成为印尼传统文化的象征。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