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佩剑(2)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佩剑(2)

关于格里斯剑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最普遍的说法认为格里斯剑是由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铁制剑、戈传到印尼后发展而成的。当今世界上所确认的最早的格利斯剑,其铸造年代为满者伯夷王朝时期的1360年左右。这是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对印尼的苏库坎蒂遗址考察后得出的结论。然而,现代学者对在东南亚发现的一些雕像和浮雕进行研究后发现,格里斯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在印尼的婆罗浮屠(825年)和巴兰班南坎蒂(850年)的建筑中都有类似于格利斯剑的影子。

格里斯剑分男用和女用两类

格里斯剑分男用和女用两类

在印尼爪哇岛,每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都会佩戴格里斯剑。格里斯剑往往会有一个弯曲的剑柄,如此的设计能够加强砍、刺敌人时剑刃的压力。然而除了剑柄之外,没有对手的保护装置。而且格利斯剑的剑刃是弯的,难以控制,因此使用格利斯剑时,如果剑术不精,很容易刺伤自己。

格里斯剑是由铸剑师傅选择不同铁矿层的材料和陨石中的镍及融合多种金属,经数百次的淬炼和极其精确的处理制作而成的。许多剑刃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传奇故事中的武器要花费几年时间。铸造配剑的工匠也因拥有文学、历史和玄妙知识等而受人尊敬。配剑的刃部通常很窄,有个不对称的刀把,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刀刃,呈显眼的波纹外观,称作“帕莫尔”。剑鞘通常木制,但铁制也大量存在,甚至有金制剑鞘。一般来说,格里斯剑的价值高低体现在三个方面:“达泼尔”(剑刃的形状和设计,约近150种)、帕莫尔”(刃上合金的装饰图案,约有60种)和“坦戈”,即配剑的历史和来源。

格里斯剑分男用和女用两类,它不仅是防身武器和身份象征,更对佩剑者具有特别的精神意义。在传说中,格里斯剑是有生命的,可以自由移动和飞行。这无疑又为它增添了些许浪漫的神话色彩。

格里斯配剑作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在平日和一些特殊庆典上为男女所佩带

格里斯配剑作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在平日和一些特殊庆典上为男女所佩带

格里斯配剑作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在平日和一些特殊庆典上为男女所佩带。为女人设计的要小一些。配剑富有精神灵性和神话意味,已经成为具有魔力的护身符、武器、神圣的传家宝、法庭军人的辅助武器、庆典礼服的装饰、社会地位的标志、英雄品质的象征等。

格里斯配剑的现状

至20世纪九十年代,爪哇的配剑铸造活动几乎停止了。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但由于许多关心此项艺术的专家们的参与,这一传统正在复兴,配剑铸造工匠的数量也再次增长,由于格里斯佩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哲学与神学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性。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将格里斯剑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