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人情往来”成为腐败的借口

莫让“人情往来”成为腐败的借口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日趋高压的形式下,各种反腐的制度和要求越来越完善,使得贪污受贿的渠道越来越少,但还是有少数干部倒在了人情腐败的“温床”上。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亲朋好友互赠礼物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却有少数干部把“人情往来”当做腐败的借口,超越了人情往来的“度”,把人情往来变味为一种交易。在他们看来以礼代贿似乎“干净”些,也“人情”些,所以就有错误的论调: 人情往来,不能算是受贿,且美其名曰:“人情世俗,礼尚往来。”

权力本是服务人民的,部分党员干部却想方设法,将其异化为生财之道。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自以为德高望重,遇红白喜事,就大操大办,收取红包。更有甚者,为“安全”起见,还主动策划“项目”,大搞以礼代贿、以“借”代贿、亲友代受等。其实,明事人都明白,除了至亲好友外,大多“宾客”的“进贡”都是奔着主人的权势而来,那数额可观的“礼金”,所寄托的功利目的已远远超过感情的含量。

有道是:“人情腐败亦害人,蹭上邪路敢私奔;八项规定抛脑后,忽闻处理始惊魂。”人情腐败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侵袭着干部的思想,侵害着群众的利益,反腐既已“亮剑”,何愁不能斩断“人情腐败”。

不管是什么方式,即使穿上所谓的“人情往来”外衣,只要是非法所得,必然构成腐败,都要彻底治理和打击。遏制人情腐败,领导干部要先做到“身正”,抵制住各种“好处”“实惠”等“糖衣炮弹”的袭击,不让正常的人情往来为虎作伥,保证行为不出轨,权力不滥用,塑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