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陷入熊市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3)

国际原油陷入熊市 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3)

摘要:专家认为,本轮国际油价下跌除了市场供过于求之外,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国际势力博弈。长期来看,国际油价陷入熊市,我国能源市场改革也到了该啃“硬骨头”的时候,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

我国能源市场改革需啃“硬骨头”

全球原油供应过剩,产油国之间勾心斗角,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进入熊市,低油价将成为新常态。这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国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原油价格下降20%到50%,将在未来一年提升我国GDP增速0.14到0.36个百分点;将在未来一年降低我国CPI约0.12到0.31个百分点。

在成品油市场,考虑到近期国际油价跌幅迅猛,到12月12日24时国内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再度开启,国内油价有望迎来一次大幅下调。

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12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4日一揽子原油价格平均变化率为-9.8%。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表示,根据目前的原油变化率,到12月12日24时调价时间窗口开启时,国内油价下调幅度或超过每吨400元。

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当前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我国能源市场改革迎来了难得的战略契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专家夏义善表示,国际油价已跌破每桶70美元,但后续进一步跌破每桶50美元的概率相对较小。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量与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进口量标准相差甚远。借助低油价的契机,我国应适时补齐石油战略储备的短板。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除了石油战略储备之外,我国汽、柴、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储备建设也需要提速。另外,随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也需要考虑天然气储备建设。

此外,与百姓民生紧密相关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也到了该啃“硬骨头”的时候。

以成品油定价机制为例,前几年国际油价处于每桶100美元以上,甚至一度达到每桶140美元,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举步维艰。而如今油价跌至每桶70美元下方,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恰逢其时。

根据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之间的联动仍有两周左右的滞后。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幅度已接近40%,但国内成品油价格累计跌幅仅有15%左右。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当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仍有虚高的成分,政府定价的色彩浓重,离市场化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国际油价恰逢低位,再加上成品油市场愈加成熟,适合推进市场化定价的步伐。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