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做到无缝对接
我们说公众不必过于焦虑,并不是说我们的公共管理部门也可以“笃定泰山等开门”了。恰恰相反,让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就是让有关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做好相应调整,做到管理变动上的无缝对接。仍以盐业国标为题,“GB5461-2000食用盐”是由原轻工局提出的,这个国标是“非等效采用前苏联国标ГОСТ13030-1980”(这在当下的我国国标体系中是不多的,可以算是一个特例了),“GB5461-2000”文本中规定有一个叫做“全国海湖盐标准化中心归口并负责解释”,2016年以后是否还有这么个单位?它的地位会不会有变化?那时该有谁来“归口并负责解释”?都还是个问题。
盐业放开并不等于行业从此“无准入门槛”,2016年之后必然涌现大量新的盐业市场主体,企业准入,也就是颁发新的许可证由哪个单位管?具体程序要怎么个走法?这些也是必须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后才能解决的。
总而言之,废止盐业专营,是政府尊重市场规律,不断“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型的必然,更是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表现。对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对于相关公共管理部门来说,放开专营,监管不能放松,更应加强。归根结底,盐业改革的“咸淡”滋味如何,公众满意是唯一标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