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注重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们党提出推进依法治国,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更加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党的行为不能超越于宪法和法律。法律不仅要约束普通公民的行为,对党的行为也起到约束作用。这不仅体现出我们党的规则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党更加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 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注重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党的法规体系完善放在依法治国的语境里边,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知道,党的法规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体现的是对政党内部的约束,后者体现的是对社会或者国家范围内普通行为的约束。我们党提出推进依法治国,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更加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党的行为不能超越于宪法和法律。法律不仅要约束普通公民的行为,对党的行为也起到约束作用。这不仅体现出我们党的规则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党更加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我们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还强调和重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德治从党的角度看,完善了党的思想建设,解决了队伍的信仰和价值观问题,从我们党的“八项规定”开始,一直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明我们一直在通过德治解决信仰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德治体现了文化的视角,也符合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精神。
我们治国理政不仅需要法治,同时也需要德治,二者在国家治理中各有侧重。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不仅加强了我们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社会发展确定了规则约束。二者的结合,使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加完善,也表明我们不会完全走西方法治的路径,而要积极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执政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