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民用尚存困难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产值达到 300亿元以上;同时,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
业内专家认为,加快应用淡化水,扩大海水淡化水应用规模,发挥海水淡化水的保障作用,是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目前在居民生活用水推广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
——成本。珠海市江河海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崔远声说,目前,海水淡化水的成本比一般城市自来水每吨多7元到8元左右,在市政用水大规模应用上存在成本压力,因此,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在海岛和海洋渔业上,这些领域因缺水而对价格较为不敏感。
——技术。阮国岭说,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无论单机规模还是工程规模,与国际差距较大,高端膜市场国内产品占有率偏低,需要开发性能更好的膜来降低水的处理成本,开发特种性能的膜和工艺以应对不同的处理需求,尤其是零排放的需求。
——污染。海水淡化工艺中,浓盐水、退役膜等都会造成一定污染。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国梁说,海水淡化过程中,每生产一吨淡水将副产1—2吨浓盐水,如果直排入海,浓盐水将对海洋生态环境特别是封闭性海域产生危害,这已成为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专家认为,发展海水淡化,要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实现循环理念。朱国梁说,分析我国沿海工业、海水淡化工程和近海污染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越是经济发达的区域越是缺水,越是缺水的区域近海水域污染越严重,因此在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上要统筹规划,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不断提升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价值,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