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

依法治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

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和学术共同体,以创新为其核心价值追求,是一个高智商、多元化、长时序的复杂系统。从本质上讲,大学要形成持续激发师生创新活力的环境和文化,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大学要有系统的制度设计保障学术自由和学术自律。制度激励就是让制度实现对组织成员的方向引导、行为动机激发与行为强化,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内生动力机制。基于制度激励的大学治理是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然的道路选择。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深入推进以制度激励为主线的系列改革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又满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大学治理之路。引起了海内外不少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的兴趣,近期《Nature》杂志也专门约稿,发文介绍交大制度激励的发展理念和改革实践。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对于我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来说,最具挑战的是如何在大规模引进世界一流师资的同时,实现现有师资队伍的转型。针对这个难题,上海交大采用制度激励的理念,设计了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求的体系化制度,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实现“并轨发展”,建立了基于制度激励的大学治理体系,循序渐进地推动了一系列深入并带有根本意义的改革,目前改革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有着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追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通过大学章程的全面推进和施行,形成有序的管理体制,保障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是现阶段依法治校的重要使命,更是大学章程的价值目标。大学章程的实施应主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循,而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循还依赖于他们对大学章程价值的认同,这种价值认同源于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对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科学精神的要义,正如交通大学唐文治老校长所言:“学问之道宜分三层,其始也,当勇往而精进;其继也,当优游而涵泳;其终也,当贞固而不懈。”科学追求的卓越之路不仅要心存梦想,更需要纯粹朴实,勇往而精进;不仅要有出众的学习能力,更需要从容求索,优游而涵泳;不仅需要责任与担当,更需要精研专攻,贞固而不懈。

人文情怀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为科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不竭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为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人文情怀的内涵在于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价值追求中的理性回归和对信仰的坚守与执着。科学精神是大学实现其知识创新、积累和传播功能的巨大动力,但唯有人文情怀的引导,科学精神才能摆脱功利主义的藩篱,否则,其求真的冲动也会为功利所摆布,也很难出现影响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大成果。

因此,大学章程要在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同时,秉承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将大学章程的价值目标紧密结合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以大学章程的施行促进依法治校的全面推进,形成法治氛围下的学术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才能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实现创建一流大学的愿景。

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大力推动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国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将坚持道路自信,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大学治理模式变革的工作中勇于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并实践“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以制度激励为核心,以价值追求为目标”的中国大学治理改革道路,为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7、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