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主动权
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冲突集中表现为两种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较量,稍有松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被西方价值观所“消融”和“消解”。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将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转化为人们行动指南的重要纽带,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是直接面对理论,即使是透彻的理论也需要通过转化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人民至上、劳动优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23),也是其区别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关键所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中的培育、形成和践行,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在理论建构、生活方式和学术话语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从理论建构上说,需要在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比较中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定位和价值追求,阐明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内在性。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分析党的先进性是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民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促使人们思考和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与党的建设、个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从生活方式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领人们崇尚劳动光荣,通过“劳动复归”和“劳动自由”,把人们从“单向度的人”和“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领人们自觉抵制西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所宣扬的资本主义文明堆砌的物质藩篱,崇尚勤俭节约,文明和谐。从学术话语上说,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术话语及其体系的变革和创新,努力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避免“洋八股”、“西化”的话语方式和研究“范式”混淆是非,真正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抓好意识形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主动权,才能凝聚社会共识,统领社会思潮,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