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独特性上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倾向,如质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甚至把一些科学理论成果混同于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企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而事实上,“毫无疑义,思想理论仍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逻辑,支撑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共产主义而奋斗”(17)。对于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原则,只有将其融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中,融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为探索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民族救亡图存和伟大复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18)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9)这种探索和实践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其根本目的和方向是一致的,因而党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凝结在旗帜上的鲜明标识,从根本上是无法分割和紧密联系的。
事实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与伟大实践所做出的历史性选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有力地证明了两个事实,一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也是不容置疑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强调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20)中国道路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复制的。当前,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一些欧美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北非西亚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中国的问题是非制度性的、暂时性的、阶段性的。中国的发展可以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正如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同美国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一样,“看一看中国。如果你比较今天的中国与50年前的中国,就会发现他们的人均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但走的是不同的道路”(21)。这种独特的道路和发展模式正是党性和人民性紧密相连的实践智慧的结晶,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和巨大贡献,不管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探索都难以将党性和人民性截然分开。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具体体现。我们只有坚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深厚的土壤上,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真正避免走“老路”或“邪路”,从而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激励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