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及其实践路径(8)

论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及其实践路径(8)

——兼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导向

4.加强新媒体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占领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新高地

网络新媒体的话语体系建设是当下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将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网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管理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尽快掌握主动权。据统计,我国网民已多达6亿人,手机网民超过4.6亿人,微博客已达3亿多人,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而且随着新媒体的便捷和实用性的增强,大部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都是从网上获取信息,基本上不看主流媒体,正视这一现实,积极掌握和运用新兴传播手段,创新方法积极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占领网络新媒体话语高地,培育网络正面“意见领袖”,促进网民理性、健康、文明、负责任地发表网络言论。当前,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对于推进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加强“中国搜索”工具的建设和网络规范管理,将有力抵御网络“黑色地带”、“灰色地带”及不良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颠覆和侵蚀,增强阵地意识,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还特别需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力,创新对外宣传的方式方法,变革和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积极占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高地,提升文化软实力。

注释:

①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65页。

③《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23页。

④《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4-85页。

⑧陈锡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6页。

⑨田心铭:《略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1期。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11)《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11页。

(12)冯虞章:《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8页。

(17)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页。

(19)《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第8页。

(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21)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姚芸竹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196页。

(22)《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23)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