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投入效率

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投入效率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在民生方面投入巨大,不仅表现在财政支出上,也有制度建设上。最典型者,如教育投入,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又如社会保障,在2011年中国建立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毫不意外的入列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

自1999年“改善人民生活”的提法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强民生工作的相关表述年年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中占有一席之地。

纵观历年的表述,所谓“民生”无外乎六个方面: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就业,住房,环境保护。而在财政统计的口径下,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也往往被看做是民生支出。以官方用语笼统言之,“民生”也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然,经济形势年年不同,民生工作的重点也略有差异。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则是长期以来的重中之重。今年的重点也围绕于此: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以及回应当下举国雾霾的“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在民生方面投入巨大,不仅表现在财政支出上,也有制度建设上。最典型者,如教育投入,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又如社会保障,在2011年中国建立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

尽管政府表现可圈可点,公众的主观感受却不尽人意。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与个人生活、福利、收入等密切相关的微观指标,如个人经济状况、社保状况、职业状况、消费信心等,公众满意度相对较低。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物价和房价已是连续三年名列前两位,贫富分化排名第三。物价波动承受力和消费信心没有实质性提升,超过半数城市居民表示经济压力大,其经济压力来源前三位依次为住房、生活成本和子女教育;中等以上收入者的经济压力更多来源于住房,低收入者的最大经济压力来自基本生活成本。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