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祭奠谁?(2)

国家公祭祭奠谁?(2)

摘要:“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作为国家公祭日设立专家组成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魔爪遍及中国各地,无数同胞遭遇杀戮。因而,专家组经慎重考虑后认为,既然是举国公祭,应将更多的战争死难者作为对象。

    如何参与国家公祭?

灾难的历史,理应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规格举行国家公祭,更需全民一起参与。

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计的网民,在国家公祭网和手机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奠。

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当天,又该如何参与?

朱成山等专家建议:为遇难同胞送上一篇悼文或几句祭语,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悼念;打开电视、广播或网络,随时注意南京主会场的公祭仪式,在警报声响起的那一刻,立即停止手中的一切,在警报声中肃立、默哀;关注公祭仪式的细节设计,领悟“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要义。此外,当天应尽最大可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短暂的公祭仪式很快就会结束,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收获铭记历史的责任、振兴国家的担当。这是举行国家公祭的要义所在。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张生表示,首个国家公祭日后,公众更需加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与我国近代史的学习,从历史汲取教训,获取奋发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筑及附近道路上设置的国家公祭日主题标语牌(12月11日摄)。近日,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筑及周边道路上布置了国家公祭日主题标语牌,纪念馆前设置了“12·13”花坛,以庄严肃穆的气氛迎接首个国家公祭日。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谁是第一个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人?

原全国政协常委赵龙是最先在全国两会上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人。2005年3月,这份由49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成为当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自此,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一直没有断过。

然而,不为公众所知的是,赵龙的提案,最先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想法和委托。

2004年年底,赵龙参观完纪念馆后从朱成山那里了解到,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遇难国民。而我国作为二战战胜国,却没有类似的日子。“国家公祭的想法最早是朱馆长提出来的,我想可以把这个写成提案,到两会上呼吁。”赵龙说。

在与赵龙交流前,朱成山推动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想法由来已久。

据朱成山介绍,1994年8月,他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受日本民间团体邀请赴日证言,在广岛和长崎,看到那里对原子弹爆炸纪念的规模之大远超想象,首相、各大党领袖、议会议长等核心人物都参加,首相还发表简短讲话。“加害国日本尚且如此,我国也应该有这样的纪念日?”朱成山不断反问。

在朱成山的“谋划”下,设立国家公祭日终于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