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大声唱国歌

让我们一起大声唱国歌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意见,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作出明确规定,“自始至终跟唱”、“不得接打电话”等细节直戳现实通病,令人眼前一亮。

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想必都有一抹国歌的记忆。学生时代的周一清晨、举国同庆的难忘瞬间、奥运赛场的巅峰时刻……通过不到一分钟的奏唱,一种民族自豪感涌上心头。但不得不指出,现实中,国歌并未得到普遍的应有尊重。毫无敬意,婚丧嫁娶乱拿国歌添彩者有之;吊儿郎当,唱国歌时走神说笑者有之;扭扭捏捏,只张嘴不出声者更有之。种种另类唱法,让奏唱过程的仪式感和庄重感大打折扣。此番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意见,为这件不少人没当成大事的大事立规矩,意义深远,很有必要。

国歌,乃国魂之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国家符号。规定奏唱礼仪,其根源正在于国歌的神圣意义。放眼世界,各国国歌长短不一、旋律各异,但大多诞生于国家危亡之际,记录着一个民族不能忘却的历史。《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马赛曲》激励着志愿者迈进巴黎的步伐;《星条旗》勾勒着美利坚民族硝烟中的不屈……面对凝结着本民族奋斗精神的国歌,明文规定国民拿出庄严、肃穆的态度,注重起立、脱帽、注目礼等细节,早已是国际惯例。

“礼者,人道之极也。”一套具体的礼制设计,背后往往蕴含着一系列国家意志。唱不唱国歌、怎么唱国歌,决不仅仅是张张嘴的事情,而是关乎当代中国人历史态度、国家情怀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之时曾有人提出,时过境迁,国歌歌词已不符今时今景,是否该大修?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坚持认为原词不能变,为的是警醒后人,忆苦思甜、居安思危。今天,我们又在国歌奏唱上“较真”,就是要点醒国人,唤起爱国心,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唱国歌,不是歌咏比赛,不是文艺表演,不问嗓音好不好、唱得动听不动听,关键在一股精气神。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国歌就要大声响亮地唱,唱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民族自豪感;就要铿锵有力地唱,唱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情怀;就要饱含深情地唱,唱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今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各类音乐充斥市场,但国歌是不朽的,需要每个人捧出一颗心来,唱出中国味,表达中国情。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普通老百姓对国家的赤诚不应“爱你在心口难开”,而应融入生活的点滴细节。唱好国歌,正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做得到的爱国细节。立规矩是一个好开始,待到大声唱国歌蔚然成风,我们的声音定能响彻云霄,成为中国最强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