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通货膨胀与中国的货币政策(3)

全球化、通货膨胀与中国的货币政策(3)

全球货币政策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请问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仍执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正强调的经济新常态有什么影响?我们自己的货币政策又该如何调整?

吕随启:美联储量化宽松已经终结,下一步我国政策取向是什么时候再加息的问题。而美联储货币政策之所以转向是因为美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不需要再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刺激,欧债危机也已走出谷底,也不需要美联储再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这个转变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首先是美元升值,而美元升值又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商品价格下跌,比如黄金、石油等的下跌。第二个影响是由于美国经济强劲上升,会对全球经济带来新的驱动力,带动全球经济好转。三是美元升值后,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全球的通货膨胀率会下降,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大的能源进口国,通货膨胀压力会大幅减少。四是美元升值使美国的进口能力大幅增强,从而使全球很多国家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好转了,从而刺激了外部需求。五是美元升值对全球资本市场也有一定影响,全球资本有可能向美国回流,但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低估的,对中国来说应该还是资本流入而非流出,所以美元升值对中国资本的负面影响很小,主要影响还是正面的,能让中国出口压力减缓,能够让我们在低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进入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让中国资本市场仍然能保持平衡运行。除了美联储之外,像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仍然执行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经济近年一直有反复,欧洲经济虽然已经走出谷底,但复苏的劲头不够强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尤其是日本现在执行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量化宽松,这类政策会产生更大的流动性效应,对中国来讲也是好事。

回到国内,我国现在的货币政策正在向宽松转变,比如大家预期还会进一步降准,这反映了我国在新常态下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还要很好的稳增长,货币政策会转向宽松。可以说,这种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复苏,完成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会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回顾过去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总体来说,央行已经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其实在现在我们所说的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也不是万能的。央行货币政策的目的,一方面要调总量,另一方面还要调结构。而且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里,还要关心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问题,甚至还要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央行其实是在走钢丝,要在不同的各种压力之间,寻找出一个最佳的平衡方式,这很不容易。这些年,央行不断地运用新的方式、推出新的工具品种,在各种目标之间寻求平衡,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总体上,通货膨胀率比较稳定,资产价格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经济增长也还算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但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到自身所能起的作用,绝对不能依赖货币政策解决一切问题。很多问题需要改革,需要整个宏观经济各部门配合才能解决,有些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