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打仗导向这个“牛鼻子”

牵住打仗导向这个“牛鼻子”

导向就是旗帜,导向就是标杆。导向正,则万众归心,导向散,则一盘散沙。

一支部队崇尚什么厌恶什么,热衷什么远离什么,往往就能反映战斗力建设的水平,决定其最终在战场上的成败。

八旗子弟入关前从统帅到士兵都尚武、好斗,爱战马甚于爱己,于是无往不胜;入关后重利、贪乐,战马用来圈地,于是一败涂地。

一个单位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奖励什么惩罚什么,往往就能反映战斗力建设的态度,更决定其谋打赢的力度。导向聚焦哪里、指向哪里,官兵就会在哪里用力、哪里出彩。如果“重用点菜的、冷落点兵的”,为战选人、以战用人的用人导向就确立不了;如果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围绕中心、服务打赢的资源导向就确立不了;如果热衷“短平快”、不讲可持续,接力传棒、强基固本的工作导向就确立不了;如果只栽花不栽刺,只唱红脸不唱黑脸,奖惩分明、扶正祛邪的激励导向就确立不了;如果想操场的多想战场的少,想舒适安逸的多想练兵打仗的少,心无旁骛、谋战备战的主业导向就确立不了。

聚焦能打仗、打胜仗,鲜明的战斗力导向重在一“导”一“向”。

“导”为引导,就是要用领导带头来引导。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赵武灵王带头改衣穿胡服、翻身上马练射箭,就不可能有“胡服骑射”的千古佳话。领导的表率作用和执行力度,如风之源、树之根,对于导向的形成至关重要。各级领导把谋打赢、练打赢放在心上,部队就会把能打仗、打胜仗举过头顶。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北洋水师演练打靶预量码数、设置浮标、徒求整齐,最后折戟黄海。战斗力标准要真正成为衡量导向的“铁标尺”,才能确定其唯一性和根本性,才能避免错把虚花当实果的历史悲剧重演,切实防止贻误部队发展、偏离打赢的轨道。

“向”为方向,就是要用制度机制来保证。“铁标尺”离不开“铁规矩”。每一次制度上的废、改、立,总能给工作全局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了商鞅变法的“立木为信”,才有了后来秦军的横扫六军。任何一种导向的形成,都须臾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持续的用力。

当训练问责的“快刀”锈迹斑斑,对于训风演风考风不实的顽症,必然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当选人用人的“刻度”游离打仗,必然会使那些殆战忘战、投机取巧的干部占先,务战练战、踏实肯干的干部吃亏。什么时候“铁规矩”成了触摸不得的“高压线”,成了约束权力的“铁笼子”,战斗力标准自然就成了不令而行的“杀威棒”、不怒自威的“虎头铡”,自然能使人员回归战位、时间回归中心、训练回归实战、质量回归打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