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让群众真正受益
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一脉相承,都有着唯心主义的思想根源,只是教条主义不像形式主义那么一目了然,有些教条主义打着“群众路线”的幌子,以群众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甚至能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教条主义的“群众路线”外表“道德在手、正义在胸”,实则思想带着枷锁,视野狭窄,固执地理解某些理念、信仰、权威之见,是一种肤浅的幼稚病,在实践中违背客观规律,贻害无穷。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两种群众路线上的教条主义思想尤其需要警惕。
第一种教条主义打着为弱势群体谋福利、求平等的旗帜,固守马列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话语,企图回归传统社会主义,认为改革开放在某种程度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与群众路线不相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历史实践已经证伪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式教条主义。现实的经济生活永远会溢出人的计划,而绝对平均主义对个体在体力、脑力、智力、能力等差别视而不见,“一刀切”的模式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容易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此外,由于任何人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弱势群体也并不是天然的正义化身,他们痛恨贪污、腐败等现象,但往往也痛恨为什么自己没有贪污腐败的门路;为什么能享受到“好处”的是另一些人而不是自己。此外,弱势群体中的有些人之所以要求平等,是希望少干活多拿钱,如不考虑自然人性的弱点,进行简单的财富转移,无异于鼓励懒惰的、消极的生存方式,本来就不富裕的社会一旦失去竞争的活力,就只能承受积贫积弱的命运。即使发达国家,如西欧,在“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实行了大半个世纪后,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问题。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能从传统文化那个抽象的“人”和抽象的“平等”出发,不能均贫富,而只能从现实出发,动态地调节效率与公平,通过发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种教条主义打着为群众争取自由、民主的旗帜,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持全盘接受的态度,卖力宣传西方的这个思想、那个理论。把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当作充满人性光辉的普世价值,企图以西方的多党选举和民主政治为样板来改造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抽象的平等一样,抽象的民主、自由同样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启蒙理念强化了它们的天然合理性,然而,一旦脱离了客观的规律和束缚,一旦丢掉了推进社会发展的初衷,被人们当作 “神圣的人性”来崇拜,几乎可以肯定会走向自身的反面。20 世纪后期以来民主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更像是一种游戏规则,是政治家煽动、利用公众的手段,对于一些强国来说,它也是用来颠覆弱小国家的工具,民主霸权主义者在国际社会强行推行民主,但所到之处不是民主的繁荣而是民主的恶果,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的现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现实世界从来都不是一张白纸,任由人们实施理想蓝图。无论自然、社会还是细胞体系都有着三个基本运动方向:它们可以发展、衰落或是暂时维持一种均衡状态。在时间性存在中,均衡只是抽象的理想状态,实际上不进则亡,没有选择的可能。自然系统、社会系统都是广义的自组织系统,它们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元素,人类的行为只有符合外部系统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充分认识到现实的约束条件,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干预效果,否则再美好的理想也是虚幻的。即使是解决生态危机也不能通过遏制生产力,而只能通过新方法提高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的限制也会不断放宽。事实上,支撑教条主义的落后文化与落后的生产力相关,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之上,教条主义就不能彻底根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进现代化大生产实践才能使群众真正受益,“三个有利于”始终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群众路线就不能止步于主观意愿打造出的漂亮口号上,不能为满足某些人的教条想法而让群众付出失败的代价,而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通过推进客观实践,让群众真正受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