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的哲学思考(6)

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的哲学思考(6)

——兼论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二,对中国道路的理论说明问题。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是团结和带领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念既是广大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动力,也是在深水区改革中用来从引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赢得民心的总动员令。但目前我们所习惯的思路和话语方式,都还不足以描述和分析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不足以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道路,这是在深入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一块被忽略的隐形短板。当党员干部心中存疑的时候,他就不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当普通群众心中存疑的时候,他就不能充满热情地参与社会发展。

由于中国道路没有在哲学上得到深刻的说明,中国话语在对外交往上还停留在反驳和辩解的层次,难以与外部世界的声音相抗衡,对于中国的发展模式,有“国家资本主义”、“北京共识”、“威权主义”等各种说法;对于中国的未来走向,更是声音杂多,包括“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美共治论”,等等,这些说法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影响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问题的看法,许多论调还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利益。

真正的话语权是对世界未来提出一整套知识与价值体系。从目前人类思想文化更新换代的进程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之道也只能是在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使之反映时代本质和未来趋势,代表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包容人类尚未得到完全表达的普遍意志,是不同于旧文化、旧思想的先进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为此需要思想视野的扩展,或者说考察事物的思想坐标系的更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坐标系去考察,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坐标系本身无好坏,但大的可以容纳小的,小的无法容纳大的,小的不断地被大的所取代,这是客观实践提出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人不断地变得“渺小”(“日心说”中的人比“地心说”中的人要“渺小”),人“渺小”一次,客观实践和认识扩展一次。因扩展思想视野,对人进行重新认识而来的“渺小”并不会降低人的“尊严”,因为“尊严”本身就有虚幻的成分,它只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有正向作用,超过了这一范围,就会起物极必反的阻碍作用。我国三十多年前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实质上也是思想坐标系的一次更新,当人们不再拘泥一个“抽象的人”,不再生硬地实施理想的社会工程,客观实践便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也提醒我们,在消除“四风”等问题上,用理论创新来为整个社会注入客观向上的氛围,远比强调个人思想修养更明智、更有效果。

从狭隘的思想视野中解放出来,用理论创新解决“总开关”的问题,这是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途径。思想解放将会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而任何划时代的理论创新都具有超越地域性的特征,都是在哲学上突破陈腐教条的结果。因此,要顺应时代要求,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用政治解放带动思想解放,用政治权力赋予学术自由,突破禁区,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展思想大讨论,培育和完善思想市场,为思想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让新理论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诞生,把认识短板补足,从根本上把群众路线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N].人民日报,2013-06-2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4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