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与政府改革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与政府改革

新一届政府的执政思路与施政重点体现在促改革、稳增长、惠民生等方面。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地产周期、资本支出、库存周期共同向下的压力,处在增速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未来十年,政府改革进展、创新持续推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与效率提升。

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改革是新一届政府提到次数最多的议题,既涉及简政放权的行政体制改革,也涉及中期预算、“营改增”的财税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改革,还涉及农业改革、铁路投融资改革、养老服务改革等。通过全方位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改革的作用,现有一些改革措施、方案、试点正在实实在在地推进。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来看,这是为经济的创新周期提供有利条件,也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加快改革的决心以及“向改革要红利”的意图。

稳增长方面,新一届政府长短兼顾。2013年6月,面对钱荒传言,政府没有盲目出手,而是力图以金融之手,通过市场调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央行行为方式的转变,折射出了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变化。政策重点不再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挤出在影子银行与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泡沫,消除制造业产能过剩,从而真正实现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同时在短期,本届政府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光伏产业遭遇困境时,政府及时出手。因为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影响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这一举措关系社会稳定。以上几点可以发现,新一届政府决策不是重在应急,而是强调长短兼顾,试图努力在治标的同时,把治本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从经济学思想的角度来看,政府一方面可借鉴伯南克和明斯基的思想,重视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波动的控制,并加强对金融体系风险的监管;另一方面仍可借鉴凯恩斯的思想,在经济周期有下行危险时,及时适度地干预经济来稳定就业。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一届政府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部署,试图织就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加快教育、医疗以及养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补上服务业短板的大好时机,符合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方针。同时,我们强调的发展服务业,侧重于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当然,改善民生还包括环保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两大问题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发力点。从经济周期的思想来看,新一届政府在改善民生时,应以全新视角和思维,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领域的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能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把宏观决策时的“两难”变成双赢甚至多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