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宏观要稳 微观要活 改革要求进

2015年:宏观要稳 微观要活 改革要求进

摘要:对于因反腐败、审计地方债等暂时因素引起的增长速度放缓,不必过度担心,因为随着这些措施的制度化,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也会常态化,而不会带来新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资源和劳动的浪费,甚至对于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也会带来积极的正面效应,有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一、当前增速下滑是由多种原因所致

一是趋势因素。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5年的超高速增长之后,由于受人口红利减少、环境约束趋强、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影响,潜在增长率下降,增长速度“下台阶”。

二是周期因素。除了趋势性因素以外,中国经济下行也存在周期性因素。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而三次周期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每当面临国内外经济危机时,中国都成功地通过思想解放带动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高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如此,1992年是如此,1998年以后也是如此——只不过改革红利的显现存在着时滞不断拉长的现象。而当前的经济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些年改革放缓所致。

三是外部因素。毫无疑问,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也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未了、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密切相关。欧洲、日本经济不景气,虽然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但由于美国国内的储蓄率上升、再工业化推进以及页岩气革命等因素,美国经济的好转并未给中国出口带来大的变化。而俄罗斯最近面临的新危机,则有可能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受到外部因素牵制。

四是暂时因素。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暂时性的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下行。比如说,“八项规定”等反腐败措施,使得政府消费增长受到了抑制;而审计地方债等措施,也使得政府投资增长受到了抑制。我们既不能否定这些措施在政治上的正确性,但同时也不能否定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二、2015年的经济对策选择

第一,针对趋势因素,我们的对策建议是:

一方面,应当承认当前经济下行的确有趋势因素的作用,因此不再盲目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视之“新常态”而无所作为。应当看到,增长速度下行带来的最大威胁可能已经不是就业问题,而是财政风险、金融风险——这些过去在高速增长条件下掩盖起来的各种隐患,有可能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而相继暴露出来。因此,防范经济增速“下台阶”过快,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更应当看到,加快推进改革也是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因为今天的潜在增长率下降,除了客观因素以外,实际上也与过去一段时间里改革严重滞后、甚至出现倒退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不是出现国退民进,如果不是部门利益和决策失误导致人口政策调整过晚,如果不是教育体制行政化阻碍科技创新的话,今天的潜在增长率至少不会下降的这么快!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