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箱”变敛财工具,让功德蒙羞(3)

“功德箱”变敛财工具,让功德蒙羞(3)

钱流进了这些人的荷包里,我们的善心又将如何安放? “功德箱”想设就设,既没有依据也没有谁来管理,景区管理混乱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暴露出的各种纠纷问题却未能撼动乱象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如此财源滚滚的生财之道来得实在太容易,无论景区、宗教团体还是企业都想来“分一杯羹”。

“借佛敛财”借的是“佛”的脸面,行的是谋财的骗行,发的是“借善心”的不义之财,众生如此唯利是图,怕是“佛”也很受伤。

像这样的宗教圣地暴露出的管理乱象,是否就没有办法治理?答案非也。关键在于到底应该谁来负责,谁来管理,是否抱着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采取办法。例如:景区管理方与寺庙内的宗教团体共同管理寺庙职责划分不清,利益格局不明,混杂状态下就会呈现“各自为政、各管一套”的现象,大家互不干涉得利便好;景区的企业入驻,该由谁来开这“大门”,谁来设“门槛”,是否应该由管理方的景区自己说了算?景区和寺庙宗教组织既管理景区内的财务又进行管理,这样的方式是否合理? 作为景区内的寺庙等宗教组织履行的是宗教宣传和自我管理,景区管理方的职责是维护景区内的设施维护、秩序井然、治安防护、防火防盗等后勤管理工作;作为景区的主管单位旅游局,应该履行对景区管理方的管理和监督职责,作为地方政府对景区的考核依据。

同时加强对景区管理单位的人员管理;作为景区的属地管理方——地方政府,将景区的收入上缴财政管理,并将景区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划拨制度,规范景区的资金往来并进行定期审计,将景区的收入和资金拨付与景区的管理行为挂钩而非景区收入指标挂钩。 三方共同履行职责,共同维护宗教场地的庄重和神圣,让民众的善心找到一片真正的净土。

功德箱缘何成了“私家田”?

超过7成的功德箱变成了“私家田”,着实令人气愤。要知道,私设功德箱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北京市宗教事务局的相关规定,更加践踏了正当的宗教信仰,败坏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纵然能够获取私利,但是其所造成的,却是公害。因此,北京市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必须对私设功德箱的始作俑者进行处罚,否则难以平民愤。

可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功德箱之所以变成了“私家田”,的确是景区开发部门盲目逐利所致,但却不是罪魁祸首。据悉,至今为止,对于寺庙等宗教场所的功德箱规范管理,尚无全国层面的统一规定,这无疑让那些“掉进钱眼儿里出不来”的人动起了脑筋。他们或者以合作开发为名义,或者打着包干经营的招牌,利用公众对于神佛的虔诚,在光天化日之下通过私设功德箱等方式,疯狂敛财。而正式因为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这些“借佛敛财”的丑陋行为才会有恃无恐,屡禁不绝。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