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斯大林同多列士关于战后形势及法共路线问题的谈话》(1944年11月19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30页。
[5]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5~194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318、319、321~322页。
[6] 《重庆代表团致中央电》(1946年月1日26),转引自杨奎松著:《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页。)
[7] 毛泽东曾评价蒋介石说,“他这个人是亲美派,但是亲美亲到要把他那点东西搞垮,他就不赞成”,“美国人力图把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变成附庸国甚至托管地,蒋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转引自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9、883页。
[8] 参见袁南生著:《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475、476页。另可参阅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3、724页。
[9] 转引自梁之彦、曾景忠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10]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雷洁琼访谈录》,载《党的文献》2011年第3期第108页。
[11] 《关于美军撤离南朝鲜等问题致什特科夫电》(1949年2月23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54页。
[12] 转引自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28页。
[13]《维辛斯基关于核实美军撤出南朝鲜等问题致什特科夫电》(1949年4月17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70页。
[14] 袁南生著:《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1页。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70页。
[16]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得到当天的消息,在此次炮击中,英舰上“死亡17人,20人受伤,死者当中包括舰长和一名医生。‘僚舰’号舰(Consort)由此驰往拯救,结果9死数伤,‘黑天鹅’号舰(Black Swan)和‘伦敦’号舰(London)也驰往拯救……4艘战舰约有100人死伤,将近半数死亡”。司徒雷登以欺软怕硬的心态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这乃是一次不可宽恕的袭击,我们美国舰只幸亏没有派去。”陈礼颂译、傅经波校订:《司徒雷登日记》,香港文史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17] 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613页,注释41、42。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194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84~85页。
[19] 贾瓦拉哈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印度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India)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第700页。
[20] 印度民族运动领导人M.K.甘地在回答英国记者费晓提问时,直截了当承认国大党的经费“实际上全部”来自印度的富翁。参见:孙培均等:《印度垄断财团》,时事出版社1984年版,第42~43页。
[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7~118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