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龙椅会所”缘何能顶风作案(3)

寺庙里的“龙椅会所”缘何能顶风作案(3)

私人会所缘何能顶风作案?

“寺庙”中设会所与中央反“四风”精神背道而驰,为何中央清理整治态度十分坚决但仍有人敢于顶风作案?

根据十部委出台的暂行规定,严禁设立私人会所的“历史建筑”,是指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中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趁机“打擦边球”。嵩祝寺及智珠寺等一些不是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古迹,恰恰被私人会所经营者盯上。这些文物古迹大多冠以“寺”“庙”等名称,很多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如果成为对少数人开放的高档消费场所,在社会上影响恶劣。

此外,相关问题谁都在管却谁都管不了。对于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嵩祝寺及智珠寺,记者曾联系负责文物保护的北京市文物局,但得到的答复是:嵩祝寺及智珠寺经营活动不归其管理,文物局只负责监督管理寺内文物的保护修缮。

按照上述暂行规定,目前的整治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住房城乡建设(园林)、文化、公安、民政、商务、税务、工商、旅游、宗教、文物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嵩祝寺及智珠寺内的文物保护出现租赁企业承诺的修缮资金不到位、企业开展住宿服务但相关资质手续却难以齐全的情况。凸显相关部门存在一定的监管空白。

有文物专家认为,面对新的监管形势,类似经营者大多加强反侦查力度。隐蔽经营、提前预约、非请莫入的方法,已远不是正常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只有加大暗访、抽查力度,并提高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才能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形成合力。

谁让“坐龙椅”的私人会所这么任性

作为北京市文保单位,嵩祝寺、智珠寺理应对市民开放。然而,嵩祝寺、智珠寺却变身为私人会所,仅对少数“会员”开放,拒绝市民入内,俨然成了“市民禁地”。试问,如此不亲民,是文保部门贪财,还是私人会所任性所致呢?

事实上,私人会所这个来源于欧洲富人阶层的概念,近年来在我国的发达城市快速兴起。私人会所的消费群体中不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由于兼具私密性、缺乏监管等特点,私人会所近年来正逐渐演绎成滋生腐败的新温床,会所腐败正成为公职人员腐败的一个新变种。鉴于此,中央和地方一方面对私人会所进行清理整顿,一方面狠刹“会所中的歪风”,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作出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等。

特别是,针对私人会所大都隐身公园、景区等不良现象,2014年4月,住建部规定,“严禁违反规定,在公园、风景名胜区中审批、设立私人会所。”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要求自11月1日起,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以自建、租赁、承包、转让、出借、抵押、买断、合资、合作等形式设立私人会所。可见,嵩祝寺、智珠寺变身为私人会所,有顶风违法的嫌疑。

然而,令人质疑的是,这两处私人会所被发现,不是来自于有关部门的督查,而是源于媒体调查和曝光。显然,相关管理部门有监管失职之嫌。试问:禁令之下,是谁让私人会所这么任性?是谁给其下发了入侵文保单位的“通行证”?是何方神圣能成为私人会所奢华消费的“会员”?其中是否隐藏着公款消费、职务腐败的魅影?这些问题,尚有待于有关部门用事实真相来回答。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