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龙椅会所”缘何能顶风作案(5)

寺庙里的“龙椅会所”缘何能顶风作案(5)

值得追问的是:声势浩大的违规会所清理活动,为什么撼不动这些文保单位里的交易?前一段时间,媒体称,“北京、杭州、山西等地名人故居和文化遗址内的高档会馆,由于把公共资源私人化,引发群众强烈不满,正相继被关停。”如今看来,被关停的,大抵是在台前现了原形,躲无可躲,应付民意罢了;至于隐身在深深庭院背后的“金主”,只要反侦察技术日渐精进,你还能发现得了什么呢?有些文保单位内的会所,已经摈弃了传统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别说明察,就是暗访,恐怕也是困难重重。如果文物保护部门也是“不诉不究”的姿态,所谓公共监督,恐怕也只能望门兴叹了。

文保单位,不是机密部门,有必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吗?再说,从权属关系上看,本来就是公共资源,为什么人们不可以张望张望?真要禁设私人会所,眼下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落实具体监管责任,督实首问负责的原则;二是打开文保单位的大门,让公共监督有用武之地。如果还是靠“媒体曝”,发现一起查处一例,猴年马月才能查完?

【启示与思考】

作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制度再好,不落实也是稻草人;规定再多,不执行也是白费蜡。这当中,多方配合、不留死角至关重要。北京这两家变身会所的寺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按说,“谁主管、谁负责”,住建、公安、民政、旅游、宗教、文物等部门,理应各司其职、严格把关,不过,就这两所寺庙情况看,租赁企业修缮资金不到位、企业打擦边球广开财源,等等,凸显了监管的空白,成了“谁都在管,却谁都管不了”,反而让“高档奢华有背景”的传言不胫而走。

好好的寺庙不供菩萨保万民平安,反而供名利搜万贯家财,难道进入新时代后,菩萨也“改口味”追求名利了?到底是谁改变了寺庙的性质,到底是谁剥夺了人民向往自然的权力,这说明我们国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已经收尾,但整治工作永远没有尽头。奢侈会所的整治,尤其是借寺庙之名进行会所活动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确保寺庙活动的正宗性和公益性,保证反“四风”活动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