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

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位于德国图林根州和萨克森一安哈尔特州。包豪斯学校1919年5月创建于德国图林根州魏玛市,全称为国立魏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该校在一批杰出艺术家的主持下,继承和发扬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建筑设计、工艺美术以及艺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革命性的探索和创造。他们所倡导的“现代运动”,对20世纪建筑设计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包豪斯学派(the Bauhaus School)首先兴起于魏玛(Weimar),然后扩展到了德绍(Dessau),于1919至1933年期间对当时的建筑和美学观念及实践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由该学派的教授们(沃尔特·格罗皮斯、汉斯·梅尔、拉斯罗·摩利那基和韦斯利·坎丁斯基)修建和装潢的一系列建筑代表了“现代运动”的兴起,同时也为20世纪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位于德国

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位于德国

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是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也称包豪斯学派,首先兴起于魏玛,然后扩展到了德绍,该学派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该学派的教授们(沃尔特·格罗皮斯、汉斯·梅尔、拉斯罗·摩利那基和韦斯利·坎丁斯基)修建和装潢的一系列建筑代表了“现代运动”的兴起,同时也为20世纪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沃尔特·格罗皮斯

沃尔特·格罗皮斯

格罗皮乌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包豪斯的创办者。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一位名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师却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而目前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所以,虽然现在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信发出去了,格罗皮乌斯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他们说,目前别说在魏玛,就是在整个德国,建一所医院、建一座住宅远比成立一所设计学校重要得多。但是,政府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商议,就采纳了格罗皮乌斯的建议。1919年3月,原撒克逊大公美术学院和国家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了“国立建筑工艺学校”,36岁的格罗皮乌斯被任命为校长。他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为此,包豪斯学校当时聘任了一批在各个领域造诣颇高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都是富有创新思想的志同道合者。除创办者格罗皮乌斯外,著名的有瑞士建筑师汉勒斯·梅也尔,担任该校建筑系主任;匈牙利画家、摄影家拉斯兹洛·莫霍伊一纳吉,任金工室主任,同时编辑“包豪斯丛书”;俄国抽象派大画家兼美学理论家沃西利·康定斯基,任学校的美术教师。此外,还有画家保罗·克利、莱昂内尔·法宁格、约塞夫·艾伯斯,舞台设计师奥斯卡·施莱姆,印刷和图画师赫尔伯特·拜尔,纺织师安利·艾伯斯,雕刻师盖尔哈尔德·马尔克斯,建筑师马塞尔·布罗伊尔以及密斯·凡·德罗等一批大师。这时,离战争结束刚刚过去了四个月。

德绍包豪斯学院

德绍包豪斯学院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