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朴平实 |
如果说文章讲话的长短还只是形式,那么在内容上邓小平的文风则是质朴平实。这突出体现了邓小平的本色特征,他一生崇尚简朴,务实致用,反对烦琐哲学。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邓小平的文风正是他的个性。与毛泽东相比较,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的相同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很大不同。毛泽东的文章讲话是大气磅礴,旁征博引,雅俗共赏,情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他强调的文章“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他的文章讲话既注重逻辑,思想深邃,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他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文言白话交杂,古文、经典、俗语、谚语、歇后语信手拈来,夹叙夹议,收放自如,其文章也如其书法一样笔走龙蛇,神韵灵动,气势恢宏,浑然天成,展现出一个文章大家的文采风流。
邓小平的文章讲话则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不刻意讲究文采,不去引经据典,不讲空洞的大道理,说的都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的真话、实话、大白话,却显示出直入人心,撬动历史的力量。邓小平的文章大多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邓小平文选》三卷一共收录了222篇文章,其中讲话、谈话的内容占到总数的80%左右,尤其第三卷主要以谈话为主。可以说,邓小平是述而不作,他以言达义,言之成文,是以语言而不是以文字表达思想的大家。这正像孔子的《论语》并不是孔子所写,是他的学生所记,然而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而邓小平的“论语”,则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
文风体现个性。邓小平朴实的文风是与他朴实的性格完全一致的。陈云曾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邓小平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很少引用别人的东西,也不喜欢引用书本上的说法,谈的话都源于实际而又深思熟虑后的感想。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说:“他最伟大的品质是顽强和讲究实际。”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说:“在习惯了毛泽东的哲学宏论和形象比喻,以及周恩来儒雅庄重的职业精神之后,面对邓小平言语辛辣和单刀直入的作风,偶尔犀利反讽的插话,不喜欢空谈理论而喜欢着眼于极度实际问题时,我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把自己调整过来。”这些国外名人都注意到邓小平高度务实的个性。
文风承载思想。邓小平朴实的文风,是与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两条最根本的东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并经常运用在生活当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语,隐含着深刻的道理,打开了人们思想的广阔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