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背景下而逐步形成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包含着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新发展的理性反思,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以,学习、理解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定要牢牢把握其时代性特征。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根本思想方法,首先探讨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揭示了时代的主题和中国国情的“最大实际”,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当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中国加入“WTO”而面临新的挑战,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呼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之时,创造性地提出并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国际恐怖主义更加猖獗,反恐斗争日趋复杂化,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不平衡;国内与国际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亟待提高发展质量之时,它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主张,并在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适应时代变化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解决时代课题为主要使命的。从国际范围来看,它必须反映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的主题,促进世界的和谐、和平,推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国内来说,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和解决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如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我们特别要注意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使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又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一,在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不断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创造活力。它不但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长起来,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集大成,同时还要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升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也不能不打上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其二,在形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具有中国品味、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并要努力促进其走向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不但要让中国民众在理论上听得懂,而且要让中国民众在实践中懂得怎么做。其三,在作用上,主要是指导人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事业。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这个伟大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固然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把这种理论或认识运用于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并使之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时代性是建立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具有“中国特色”;只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服务,才能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背景中,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民族性要以时代性为发展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随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永葆“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本色,以先进文化武装人、引导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预期的成功。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以下引述该报告的内容,只标明“十七大报告”,不再另注。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6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0页。
⑨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载《求是》2008年第7期。
⑩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载《求是》2008年第7期。
(11)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载《求是》2008年第7期。
(12)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载《求是》2008年第7期。
(1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14)《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1页。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