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科学分析形势、认清基本国情、正确判断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即社会发展阶段,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一重大命题,并对如何认识和把握阶段性特征给出方法论指导,同时,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为我们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供了基本依据。

当代中国处于由注重增加“量”向注重提升“质”转变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量变质变规律,运用这一规律观察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会发现我国正处于由注重增加“量”向注重提升“质”转变的新阶段。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由注重量的增加向注重质的提升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从发展的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阶段。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也不是指整个社会主义阶段,而是特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具体而言,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止,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阶段,而是不断向前发展,使“不发达”的程度和成分越来越少,离现代化的标准要求越来越近的历史进程。用量变质变规律分析,初级阶段升级为更高阶段,是长期量变、总体量变引起的根本质变;在初级阶段期间的发展进步,属于包含部分质变的量变。当代中国越来越注重质的提升,不断积累部分质变,使部分质变积累成根本质变,最终超越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

从国家由大向强的跃升看,由注重量的增加向注重质的提升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新阶段。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就进入推进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仁人志士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无疑,当前的“强起来”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尽管“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强国跃升还面临不少突出矛盾问题,还需要跨越不少门槛和沟坎。我们要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需要不断积累有利于伟大复兴的积极因素,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创造条件。强起来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华民族进入到全面复兴的新阶段,突出标志是在“四个全面”这个治国理政总方略中对“全面”的高度关注和创造性运用。“四个全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中华民族迈向全面复兴。

当代中国处于由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升级的新阶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尊严都得到维护,权利都得到保障,价值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日益重视人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处于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发展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只能首先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适应和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当经济社会发展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时,如果眼光仍囿于满足人们低层次的生存发展需求,社会发展就会出现较为突出的矛盾问题。“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甚至可能更复杂、更棘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层次提高了,适应新需求的难度更大了。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仍然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时代内涵已经出现明显变化,这就是习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到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新需要,必然要求当代中国进入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