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郑又贤,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方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具有特定含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学习和实践这一理论体系,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其主要特征。若以辩证的视角来考察,它具有如下五个主要特征。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是以理论的形态存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自己特定的主题。即围绕着探讨和解决当代中国“什么是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而展开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自己特定的范畴。其中最基本的,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治国方略”,“小康社会”,“科学发展”,“执政能力建设”和“和谐社会”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从业已形成的理论体系而言,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也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包括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其是开放的发展的动态体系来说,它并不限于上述三方面的内涵,还应该包括在未来的实践中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自己特定的逻辑结构。其逻辑前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或理论前提。其逻辑起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最直接的可能性。因为,只有坚持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正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真正从苏联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道路。其逻辑行程是,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创立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诠释,发展于对执政党建设的深刻思考,完善于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其逻辑结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体地说,既要从实践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从理论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理论的来源和依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和依据的。其理论的检验和发展,也是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其理论的目的和意义,并不在于理论自身,而在于实践,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圆满成功。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辩证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方面,使理论得以产生和发展,又通过实践而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使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又使实践为理论的发展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在指导亿万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探索新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深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