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2)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2)

课程大重构,匹配未来战争需求

黄海海面,参谋班学员编入舰艇战位体验海军作战特点;塞北大漠,指挥员班学员嵌入“中军帐”参与联合作战演习推演;大洋彼岸,战略班学员与外军同行研讨联合训练经验……

这,是国防大学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强校首先从教学开始,看准了就干,在行进间展开。”国防大学领导认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只有突破机械化战争思维定势,向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全域多维联合作战转变,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领域新战场拓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获得新生。

为此,他们坚持未来仗怎么打、部队应该怎么训,教学内容就怎么改,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模式向部队靠拢、向岗位贴近、向打赢聚焦。

他们在深化改革中加速教学创新,创建按领域统训、按方向分训、按岗位合训、按个性选训和拓展性教学“五位一体”的新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实现大幅“变脸”,核心课程更加聚焦实战。在该校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记者发现,今年指挥员班新开课题134个,创新率达80%以上。

科研深推进,打造国家级战略智库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十七次集体学习。该校战略教研部教授肖天亮就推进我军军事创新问题进行了讲解。这是继吴杰明、金一南、姜鲁鸣之后,又一位走进中南海授课的国防大学教员。

国防大学科研部领导说,科研创新,核心是提高服务上级决策、服务人才培养、服务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质量水平,重点是在转变科研方式上下功夫、在重大军事理论研究上求突破。

瞄着“打造国家级战略智库”这一目标,国防大学有着清晰的“科研思路”:经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学科优势互补、长中短线结合、教学科研协调的科研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军军事理论研究重地,当好国家和军队新型战略智库。

循着这一思路,该校面向军事创新前沿,拓展深化决策咨询研究,主动对接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学者将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和军队需求紧密结合;搭建大团队协同式研究平台,加强教学科研一体化设计、重点难点问题联合攻关、教学科研协力育人,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