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1项定价权限。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包括放开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客运专线旅客票价、放开国内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放开7项专业服务价格、指导地方放开包括物业管理费和住宅小区停车费在内的9项商品和服务价格等。
推行阶梯电价、阶梯水价,成品油价格调整“常态化”……近年来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系列的价格改革。2014年11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释放出新一轮价格改革的信号。这一轮,是对现有的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把具备竞争放开条件的毫无保留地都放开。价格是经济的杠杆,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最熟悉的数字莫过于商品的价格。让市场去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不是政府定价是不是放开,而是放开以后价格会不会涨、质量有没有保证、服务能不能提升。在价格改革的道路上,转方式、惠民生的方向一直明确。2009年之前,我国成品油价格主要由国家管控。国际油价一路“高歌猛进”中,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生产者没有积极性,中间商囤油待涨,“油荒”接连发生,消费者诟病不断。近年来,我国连续两次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油品定价机制越来越透明,市场信号愈加准确,供求也趋于稳定。去年7月以来,国内汽柴油价格已迎来史上首次“十连跌”,这自然与国际油价一直“跳水”有关,但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才是根本原因。价格改革牵一发动全身。而价格改革本身,绝不是单打独斗,更需形成政策合力,完善体制机制。
坊间对于放开价格会导致涨价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搭着政策的便车伺机涨价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停车费、物业管理费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费用。去年8月,广州停车费正式调整,一类地区住宅停车月保最高500元,二类、三类地区住宅停车月保最高400元,一些郊区小区停车场便趁势将标准大幅拉升,美其名曰“政策规定”,将政策中所规定的“收费标准为最高限价,可以下调”偷换为“执行标准”。由于停车场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目前私家车持有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停车位只会越来越紧张,这将导致消费者在定价权上没有太多话语权;而对于物业管理费,许多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也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对于物管的选择与管理费的定价同样处于劣势。价格改革不等同于涨价。由市场决定价格,意味着价格涨跌由市场供求决定,而合理的价格信号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消费者能享受更好的服务,生产者对市场的反应也更灵敏。但同时,也必须在相关领域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以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放开政府定价只是第一步,价格放开后,市场规则、技术和质量标准的制定能不能跟上,政府能不能对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执法,社会力量能不能发挥有效监督作用,都是亟待破解的课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在放开价格的同时将积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价格异动,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定价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了市场手中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放开了定价权的政府,也需从一个“定价者”过渡到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上来,既放开该放的权力,也要打击不法行为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真正让一个健康的市场担起形成价格的重任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