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的瓶颈(2)

直面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的瓶颈(2)

“显性”的制度磨合与相对“隐蔽”的支持体系重建

在看到上海新一轮基层社会治理变革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要以前瞻性思路进一步分析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新问题。事实上,历史上每种治理模式的演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其间不仅会遇到“显性”的制度磨合问题,也会遇到相对“隐蔽”的支持体系重建的问题。围绕上海未来的基层社会治理变革新方向,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判以下几个治理模式转型中的深层问题:

一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激发基层政府提供优质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积极性。相比于经济发展速度和招商引资金额等“硬”成就,公共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创新与成绩更难被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尤其考虑到区域差别等问题,“客观”的评估就更困难)。因此,形成有效的基层政府激励模式是新形势下保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势头不减的重要保障。

二是如何塑造有效的公共服务市场运行机制。随着上海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越来越多的资源与服务职能转移到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上去,由此会形成一个规模日渐扩大的公共服务市场。此时,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公共服务市场有效运行,如何通过适度竞争来提升公共服务组织的专业化和公共性水平,如何使公众需求与公共资源有效对接都将成为一些关键的问题。

三是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形成公共管理与服务“精准有效”实现的常态化机制。随着政府体系内数据资源整合水平的提升,以及诸如“电子台账”等新技术的运用,社会治理领域的动态数据将“海量”生成。此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基于大数据而科学有效的配置公共资源、调整公共政策就变得极为重要。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