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6)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6)

摘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对党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它的最大功绩在于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在没有担任最高领导职务的情况下,能够在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发挥核心作用,除了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有充分的党内民主作保证。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是一个民主团结的领导集体。张闻天、王稼祥等人在实践中重新认识毛泽东后,十分尊重毛泽东的意见,只要毛泽东的意见有道理,即使中央已经形成决定,也能及时吸收采纳并调整原有决定。关于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这既反映了毛泽东在党内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更体现了张闻天、王稼祥等人以党和革命事业大局为重的宽广胸襟。张闻天的民主作风曾得到毛泽东高度肯定,幽默地称他为“明君”。充分的党内民主,保证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能够在党和红军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肯定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丝毫无损于张闻天等其他同志的伟大。邓小平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那个时候行军,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和他都是在一起的。每天住下来,要等各个部队的电报,一直等到深夜,再根据这些电报来确定红军的行动。在重要问题上,大都是毛泽东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尽管名义上毛泽东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他们这些同志确实照顾大局,确实有党性原则,只要毛泽东的意见是对的,都一致支持,坚决执行。(参见郭德宏:《中共党史论集》,第290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这是对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对党的其他领导同志的高风亮节的充分肯定。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遵义会议前后这段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正确指导理论,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军事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中央权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