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个特别”的要求做好民族干部教育工作(2)

按照“三个特别”的要求做好民族干部教育工作(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

民族干部教育要在深刻学习领会依法治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两个结合”上下功夫,使广大干部树立法治思维,“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要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推动民族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的明确要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就是依法治国的道路,依法治国对于民族工作极其重要;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学会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法治体制和机制、法治程序和实体有效治理民族事务。把法治贯彻到民族工作每一个领域和环节。要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各族干部的法律意识。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正确理解和贯彻“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不走样不攀比。提高民族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

民族干部教育要在着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四个认同”上下功夫,使广大干部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民族干部教育理应起到先导和示范引领作用。要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深刻理解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两个重在”的理念。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凝聚人心。通过教育培训,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深入人心,更加增进大家庭的亲情;更加“学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强把握政策的分寸感,真正成为民族团结的旗手和表率,促进民族团结的执政骨干。

民族干部教育要在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治理的“两种能力”上下功夫,使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执行更加有效。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我们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要深刻领会和学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处理好输血与造血、交钥匙与交朋友的关系,在物质支持的同时,还要讲精神,不能见物不见人。学会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要培养对党忠诚、既有领导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又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两种能力。要学习和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创新加强民族团结的载体和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激发美好情感,增强“四个认同”,为民族团结增加正能量;要学习和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各族干部都要会讲国家通用语言,汉族干部也要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并善于解决社会变革中的心理问题、群体利益问题。有激情、有能力、创造性地做好民族工作。

努力开创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服务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工作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干部教育体系要更加奋发有为,“聚焦、整合、开放、创新、提高”,努力开创民族干部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聚焦国家战略。围绕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和国家民委中长期规划,始终坚守民族干部教育的定位,在“民族”二字上下功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心无旁骛。进一步推进民族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发挥“主渠道”作用,成为具有独特影响力的现代化民族干部教育基地、民族工作信息中心和智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和民族干部之家,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