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速文化产业转型

互联网加速文化产业转型

“互联网颠覆了经济,也颠覆了文化产业,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文化产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并在这个新的生态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复星文化产业集团董事总经理钱中华1月11日在第一届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论坛上表示。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价值超越传统文化产业市场价值的转折之年。作为传统文化企业,不仅面临着产业链再造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新的互联网改造的新兴产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出发。

文化产业呈现三大趋势

“2014年文化产业呈现三大趋势:产业变动加速、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持续增强以及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显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

陈少峰说,去年共有1600亿元资金涌向文化产业,“最显著的事件就是并购,平均每6天就会出现一起并购案,做餐饮的、做地产的、做互联网的企业都在并购文化企业,寻觅商机。”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入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使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陈少峰预计,到2016年年底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占70%;传统媒体占10%;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娱乐设备等占10%;体验(电影、演出、曲艺、卡拉OK)娱乐和主题公园、设计占另一个10%。

人们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性也在增强。陈少峰预测,到2015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上发生的文化产业收入要超过传统互联网,包括电影、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定制产品都会搬到互联网上,文化产品的营销、形象宣传、广告也会投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与传统商业模式比较而言,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呈现出新特点。陈少峰认为,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及创新趋势是平台为王。传统文化产业搬到互联网上,将形成包括技术平台、零售平台、娱乐平台、资源整合平台、营销平台等在内的大平台与小平台并存的局面,专业垂直频道大行其道,O2O模式更加流行。

他强调,版权整合与产业链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更重要。在内容为王的新形势下,视频网站将面临重新洗牌。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演出(授课)直播模式、众筹股权投资与新的文化金融模式、对接线下的营销与传播平台、植入广告、大明星合作引导粉丝经济的模式、技术引导营销模式、长期股权投资增值模式等都将大有可为。

谈及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陈少峰表示,“今后会出现几家大舰队式的企业集团,一万家垂直网站,十万人众筹出书,百万个爱好者举牌艺术品拍卖,千万个粉丝点播歌曲与虚拟现场互动,亿万人的移动视频传阅,无限可能的企业市值。”

传统文化企业需重新定位

传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到今天,已经变成相辅相成的关系。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互联网再往前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钱中华认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反应“迟钝”,比较落后,说明文化产业做得不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上升空间很大。

“文化产业遭遇了很大的挑战,收视率下降,用户离开,开机率下降,新用户拥抱手机、PAD、IPTV、智能电视,这些新媒体最有革命性的发展是移动互联网。当然,资本市场也重金砸向游戏、视频、分发、硬件等等,多网、多终端、移动市场需要大量内容服务,这都是文化产业的机会。”钱中华说,互联网跟文化产业在深度融合,文化产业需要互联网,互联网也需要文化产业。

互联网的快速渗透发展,实际上打破了文化产业原有的生态系统,文化企业在新的互联网生态中需要找准位置,重新定位。

陈少峰认为,在互联网生态中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速度会加快。比如微店,2014年1月1号开始上线,到10月份的时候,这家公司的估值是100亿元人民币,10个月创造了1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1200万家店在微店上开出来。

“互联网思维下的生态链包括四方面:人和人的社交连接、人和信息的连接、人和商品的连接、人和终端的连接。”钱中华表示。

在新的生态链里,内容企业或者传统文化企业一定要找到新的定位。钱中华认为,内容企业或者传统文化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内容的独特性。传统文化企业要拥有一些内容的独特性。二是平台的适应性。内容一定要与新的平台、新的终端结合。三是及时的控制性。传统企业要具备内容多种传播格式、媒资管理、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分账管理等。四是IP管理力。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