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考古成果表明,凡是人类曾居住过的洞穴遗址绝大部分都有原始壁画的痕迹。然而,从现在世界各地的洞穴遗址看,原始人类的艺术成就是十分低下的,它既幼稚又朴拙,大多是线条呆板,比例不当。即使在几千年前的洞穴壁画中,其绘画水平同样是十分低劣的。而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造型准确,线条生动流畅,所绘画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十分逼真,使人难以相信是30000年前的作品。难怪在考古新方法测定之前,西方学术界认为是近人伪作。年代虽然确定,但问题并未解决,30000年前居住在阿尔塔拉洞穴的原始居民怎么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艺术成就?这个谜底尚未揭开。
壁画颜料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再掺合动物油脂而成
史前艺术高峰
阿尔塔米拉洞窟保持着久远的石器时代面貌,有石斧、石针等工具,还有雕凿平坦的巨大石榻。150余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的入口处的顶壁上,其中有简单的风景草图,也有红、黑、黄褐等色彩浓重的动物画像:野马、野猪、赤鹿、山羊、野牛和猛犸等。有的躺卧休息,有的撒欢奔跃,有的昂首翘尾,有的追逐角斗或互相亲昵,形象千姿百态。据考证,壁画颜料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再掺合动物油脂而成,色彩至今仍鲜艳夺目。壁画线条清晰,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的手法,刻画原始人熟悉的动物形象,组成一幅幅富有表现力和有浮雕感的独立画面,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达到了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阿尔塔米拉洞窟中最富代表性的岩画,首推一幅叫《受伤的野牛》岩画,也就是索特乌拉4岁的小女儿玛丽娅在洞中首次看到的那幅岩画。画中野牛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深埋下,背则高高隆起,显示出因受伤而痛苦不堪的样子。造型基本写实,并带点夸张,显示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壁画
西班牙人舍身护宝
多年来,壁画是世界学者们重要的研究对象。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爱护。1936年,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狂轰滥炸,共和国军士兵为保护山洞,宁可在洞外遭敌机袭击,也不进入山洞,使山洞免遭浩劫。西班牙文化部门现在严格规定:参观者每天不得超过15人,每人在洞内只能停留15分钟。
对于这些壁画,有过各种不同解释。鲁迅先生生前对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也作过论述,他认为原始人作画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西班牙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是对达尔文“早期人类没有任何艺术见解”的观点的一次革命。现在当地辟成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博物馆,除洞窟壁画馆外,还有考古陈列馆,展出附近地区出土的文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化石、各种石器、陶器、铁器和青铜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